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5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5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49篇
外交国际关系   16篇
法律   60篇
中国共产党   131篇
中国政治   205篇
政治理论   36篇
综合类   4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在明清两代剧坛上,出现了大量抑圣为狂、长歌当哭的抒愤喜剧。作为文人喜剧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剧作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诙谐尖刻,以嬉笑怒骂代穷途之哭,在深刻戟刺封建末世黑暗现实的同时,真实地记录了剧作家的创作心态与主体意识,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82.
诗里乌尤     
因高僧辈出、佛教文化积淀深厚而闻明于世的千年古刹——乌尤寺,近年来成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大佛景区的一颗耀眼明珠,为国内外广大游客观光、朝拜、休闲的胜地。其实,乌尤山除了景色优美,四时叠翠,烟雨秋波的诗情画意以外,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吟咏乌尤山的诗词又成为了我们的一笔难得的文化宝藏。从这些诗词里,我们可以窥见一个原汁原味的诗里乌尤。  相似文献   
83.
史源 《政策瞭望》2007,(4):56-56
于成龙(字北溟,山西永宁〈今离石〉人),生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明末贡生,清顺治末年(1661年)谒选出仕,20年间从知县累升总督,三次被举“卓异”。无论“七品芝麻官”还是封疆大吏,无论身居穷乡僻壤,还是鱼米之乡,于成龙清正廉俭,始终如一。他天南地北,宦海20余年,只身天涯,不带家眷,只一个结发妻阔别20年后才得一见。他的清操苦节享誉当时,深得百姓爱戴和康熙帝赞誉,以“天下廉吏第一”蜚声朝野。  相似文献   
84.
在儒、释、道互补的哲学背景下,中华文化形成了稳定而又相对圆满的思想体系,中国古代的官员们就在自身生存的文化母腹中找到了仕与隐、进与退的精神依托,他们或不懈进取,或亦官亦隐,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形成颇具魅力的品格。他们的生活道路与精神选择是今人值得回味的历史财富。  相似文献   
85.
张伟 《协商论坛》2006,(10):58-60
中国难民将造纸术带至朝鲜“,高丽纸”反成中国文人墨客挚爱在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中,造纸术是最早传播到其他国家的。公元105年,东汉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的方法,向汉和帝献纸,真正实用意义上的纸张开始出现。这一年,被普遍认为是造纸术发明的年份。蔡伦改进造纸方法后,纸张开始被广泛应用。两汉交替之际,大批中国百姓为避乱拥入朝鲜半岛。造纸技术随之被传到那里。20世纪60年代,在朝鲜半岛的一处古墓中曾经发现带有西汉永始三年(公元前14年)字样的纸张,成为最有确切年代可考的中国造纸术外传的明证。公元7世纪末期,新罗王朝统一朝鲜半岛。…  相似文献   
86.
彭庆涛 《黄埔》2006,(2):56-57
泉城的山,泉城的水,泉城的一草一木,都为这座古老的文化名城挚托着厚重的文化底蕴,而在漫长的历史流程中沉淀出来的诸多的文人墨客又都给予济南留下了诸多的翰墨瑰宝和艺文辞章,构成了济南泉文化的基本构架。反过来,济南的泉文化又感召着历史上的文人雅士来泉城一睹风采,并留遗墨翰。二者相互依托、相互发展,从而将济南孕育成了名人辈出的人杰之灵地。张仲亭先生的成就就是这座文化之城打造和育就的结果。做为书法家的张仲亭先生,仍然逃脱不了“书如心画”的基本规律。书法做为一种意向艺术,通过点、线的连接,墨的浓、淡,结构的疏密等,展现…  相似文献   
87.
方娟 《公民导刊》2006,(11):45-46
蒙蒙细雨中,在长江之滨的文化长廊上,一位风度儒雅的中年男子正望着滔滔江水凝神冥思——初识重庆市人大代表、巴县中学校长邹勤,很容易把他和文人骚客联系在一起。对于我的猜测,邹校长打趣地说,“我是教理科出生的,算不上一个完全的文人。”然而,正是这半个文人却打造出了一所全国闻名的文化学校。  相似文献   
88.
元明之际是文人雅集的高峰时期,且表现出不同于宋末元初的特点:文人雅集召集人以身份或资财获得参与者认同,而参与者的声望又延伸了文人雅集的影响;人数和规模较前都有所突破;在觥筹交错酬唱往来中,文人互相切磋文艺,互相影响,在题材、风格上极易形成趋同的创作倾向,从而形成一个个相对稳定的文人群体;元末文人雅集带有鲜明的城市文化色彩。  相似文献   
89.
魏晋时期的人物品藻是流行于文人士大夫之间的独特的概念,从其人物品藻可以看出魏晋士人的审美心理.魏晋士人强调人物的风姿、风采和神韵,推崇"情感深蕴、善于忍耐"的雅量,主张主体的审美心胸,崇尚"简"的审美观念,这些都体现出魏晋人物品藻哲学上追求一种玄远、玄妙的境界.  相似文献   
90.
由传统的士大夫阶层向近代知识分子的转变,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一转变,迫于汹涌东来的西潮,以救亡图存为号召,士人相率而起,或以中学抵御西学,或弃旧学奔向新学,路途虽异,但皆为不断迭起的高潮所裹挟。高潮过后便是急剧的转折,由洋务而改革,又由改革而革命,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日益激进的步伐终于走上了否定自己和传统文化的道路。这一巨变,带来了20世纪中国农民运动的凸显,以及由士大夫阶层转变而来的中国知识分子的日益边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