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4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13篇
工人农民   16篇
世界政治   49篇
外交国际关系   37篇
法律   138篇
中国共产党   464篇
中国政治   578篇
政治理论   96篇
综合类   1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142篇
  2013年   148篇
  2012年   151篇
  2011年   144篇
  2010年   131篇
  2009年   136篇
  2008年   118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共产党人》2013,(9):66-69
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代中国人不懈奋战,需要一代代青年接续奋斗。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宁夏广大青年朝气蓬勃,茁壮成长,各条战线的青年典型层出不穷,他们以当代宁夏青年热爱家乡、报效祖国的爱国情怀,立足岗位、崇尚科学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不畏艰难、自强不息的坚韧品格,恪尽职守、夙夜在公的实干作风,把"我的梦"融入"中国梦"之中,敢于追梦,努力圆梦,让青春在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焕发出绚丽的光彩。  相似文献   
22.
北京精神与中华精神,个性中有共性,共性中有个性。 北京精神的爱国,包括在中华精神之中,又有自己的地域特点。北京精神的爱国情怀,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中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上,都可见北京人的爱国情怀。在第一个千年,北京主要是燕国的都城,这个时期的爱国,主要爱的是方国燕。  相似文献   
23.
朱馨  金晓依 《今日浙江》2012,(11):54-55
2012年5月25日,北京人民大会堂。设立于1979年,有着建筑界“诺贝尔奖”之称的普利兹克建筑奖,首次将颁奖典礼设在中国,并首次颁奖给一位中国公民。  相似文献   
24.
竹子因枝干挺拔,风韵潇洒,心虚节坚,凌霄傲雪,深受中国人的喜爱,古代文人将其列为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北宋诗人苏轼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生动地反映了竹子在古代文人心中的崇高地位。史载唐代萧悦、孙位均善画竹,但自北宋文同创立墨竹写意之法,竹子才成为中国画的重要题材。文同以后,历代画家中善画墨竹者代不乏人,形成中国绘画史上一道奇特的风景。贵州画  相似文献   
25.
在中国美院2014年本科生招生考试的中国画系和书法系考场上,考生被要求使用古老的书写工具,除了宣纸由校方提供,笔墨砚都需自己准备。古老的文房四宝在现代的大学考场上现身,引发众人议论。文房四宝本是我国独特的书写工具,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它们曾经书写出诸多锦绣文章,创作出大量书画精品,承载了国人浓浓的文化情怀与民族精神。如今,文房四宝渐渐远离公众的生活,这固然与我们的书写方式从毛笔、硬笔发展到键盘有关,恐怕还与我们对文房四宝的文化价值漠视有关。  相似文献   
26.
隔山 《党课》2012,(15):118-120
“武士爱剑,文人爱砚。”作为文房四宝之~的砚台历来受到文人墨客的喜爱,一方古砚见证了中国数千年的文明传承。苏东坡是我国最早的文人藏砚大家,他与文人们相互馈赠的礼品多为砚台。欧阳修、黄庭坚、袁枚、纪昀都曾亲自雕刻砚台。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砚台由纯粹的实用书写工具逐步成为文人的案头清供。唐宋时期,一方砚台往往价值万金。著名古玩收藏家赵汝真曾经记述:“在唐宋之时,千百金之砚,比比皆是,  相似文献   
27.
《公民与法治》2012,(19):56-56
河北省第七人民医院在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中,不断探索医疗便民惠民的方法和途径,积极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通过扎实开展“三好一满意”和“修医德、强医能、铸医魂”主题实践活动,创新医院管理理念,强化服务意识,提升职业道德,改善医患关系,取得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28.
秦豫 《现代领导》2014,(5):46-46
作为日本人的“培养对象”,张作霖一步步坐上了东北“土皇帝”的宝座,日本也得到了一些好处。然而,出于深厚的民族情怀,不愿当汉奸的时局压力,其与日本之间的周旋实际上也是值得称道的。后据学者统计,张作霖为遏制日本的野心.短短数年问竞然下发了40多道有关日本的密令。  相似文献   
29.
长篇小说《寇风烈》通过对气势恢弘的正面战场、悬念迭出的谍战和海州属地刚烈醇厚的民俗民风的描绘,展现了抗战语境下一批中华民族仁人志士壮怀激越的家国情怀和跌宕多姿的命运交响。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既有在民族危难时对救亡图存精神的高扬,也有对多舛命运竭嘶底里的抗争,还有被战争裹挟后疯狂的嗜血杀戮,更有在对决搏击下对人类悲悯情怀的点滴观照,丰富了抗战文学人物群雕。作家基于抗战史研究的新成果和对人性的深切反思,以现实主义创作风格建构了一部别开生面的、具有警世意义的民族抗战记忆文本。  相似文献   
30.
本人参与了《福建精神读本》撰写的全过程,从研究写作提纲、撰写书稿、征求意见到初稿的统稿工作,因而有更多的机会涉人和了解了福建精神提出的客观依据、文化渊源、基本内涵和现实意义,使自己的思想受到了一次洗礼,深受其影响和感染,更是使自己受到了巨大的鞭策和鼓舞。一、福建精神承载了厚重的文化积淀福建精神不是凭空杜撰出来的,而是有着久远而深刻的历史文化渊源的。无论是“爱国爱乡”、“海纳百川”、“乐善好施”还是“敢拼会赢”,都是伴随着福建历史文化的发展而产生、丰富和发扬光大的,承载着厚重的福建历史文化的积淀,是福建历史文化的精粹和升华。首先从“爱国爱乡”来看。福建境内的居民,绝大多数是来自中原的移民后裔。福建先民不远千里,一路爬山、涉水、穿越山林,方可得以到达闽地。移民的经历和与山海打交道的历史,使福建人常怀思乡之心,无论走到哪里,都有很强的寻根意识和很深的家国情怀,所以能爱国爱乡。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严复的“自强保种”的呐喊,都抒发了闽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其次从“海纳百川”来看。海纳百川,原指宽广的大海可以容纳众多河流,比喻人的心胸宽广可以包容一切。这也是同福建特殊的历史文化相联系的。福建人大多数是移民,到一个新地方必然要人乡随俗,尊重各种文化差异,而且很注意相互取长补短,以利于自己的更好、更快地适应和发展。正是在这种历史和文化背景中,福建人逐渐形成像大海一样宽阔、能够包容一切的胸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