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8篇
工人农民   17篇
世界政治   24篇
外交国际关系   39篇
法律   146篇
中国共产党   245篇
中国政治   430篇
政治理论   48篇
综合类   6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113篇
  2013年   103篇
  2012年   119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孙建伟 《理论月刊》2013,(7):56-58,125
区别律、表达律、简易律这三大定律贯穿文字发展演变始终,汉字作为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也受文字发展三大定律的制约。汉字最大的特点是形义统一,之所以始终保持形义统一,除了为适应汉语在原初造字时因义赋形外,也受文字发展三大定律的影响。文字发展定律对汉字形义统一性的主导影响是通过分化字形、别构异体、重新分析等维持其形义关系,另一方面,也在三大定律综合作用下割裂某些字的形义关系,但这并没有改变汉字形义统一的整体系统性。  相似文献   
992.
前段时间,如果你的手机能上网,在网络搜索引擎中输入“成人”或“美女”等中性词汇,不用费太大力气就能链接到大量的色情网站。一些人甚至反映,他们在用手机上网时,因为输错字居然出现大量淫秽文字链接。  相似文献   
993.
读者看到这个题目一定会有歧义.为什么写这个题目?是因为我看到描述几个大贪官公文包里装的货色的文字后,震惊之余,便自然地把公文包与意识联系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994.
拉祜族是一个勤劳智慧的古老民族,尽管20世纪前没有文字,但却创造了底蕴丰厚、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并在悠悠岁月中口耳相传、奔流不息,为丰富祖国的文化宝库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政府帮助改进了20世纪初由外国传教士设计、只限于少数宗教上层使用的老拉祜文,形成了比较科学完善的新文字后,拉祜族文化更是进入了健康发展、全面繁荣的新时代。拉祜族创世史诗《牡帕密帕》、  相似文献   
995.
文字虽是语言符号,通今传古之工具,而中国文字实乃文化之根源,民族之命脉,人文艺术之总汇,草昧之世,交通不广,应求之间,专恃口语,其后部落渐多,范围日广,传说易歧,且难及远,文字须要,乃应运而生。文字之兴,据许氏说文序谓:庖牺画卦,神农氏继而结绳为治,以统其事。又说黄帝之史仓颉初造书契,究竟结绳、画卦、书契孰先孰后,于文字之发展有何关系,说者各有高见。即如伏羲、庖牺、宓牺,人言亦殊。盖世所谓三皇五帝,人神莫辨,无根游说,莫衷一是。史公作史记亦仅始于五帝,未及三皇,其后小司马综前人之说,补《三皇本纪》而述之日:“太雌庖牺氏,风姓,代燧人氏、继天而王……有圣德,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旁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始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史实难究,姑以此为立论基点。论及庖牺“造书契”,乃发端于“观象于天,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始画八卦”,其内涵皆据天、地、人与时、事、物出发,与人类发展、进化息息相关,于文字创始根源至为清晰。本文抛却史实考证,仅就此根源,顺流而下。说明文字创造之过程。再就其应用之变化,将历代流传下来的俗字加以条理分析,期望也能将现代的简化字加以有条理的整理,在美观合理的原则下,能渐进与传统的繁体字融为一体,为习华文者整合出一条康庄大道。  相似文献   
996.
覃雪荣 《传承》2009,(1):50-51
中国古代最早采用分行的办法是表示句子中间的停顿或者在句与句之间断开。鸦片战争以后,新思想传入,西洋标点也跟着进来了。  相似文献   
997.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而作为文化载体之一的文字,成为许多专家学者研究探讨的对象。在山东省莒县出土的陶制器皿上出现的刻画痕迹,引起了专家学者广泛关注和争论,从已有的研究成果不难发现,不少学者认为这些刻画痕迹为文字。文章从刻画位置、传播范围等角度出发,提出陵阳河陶刻的性质应该属于某种和远古人类精神生活有关的符号,而不应该被认定为文字。  相似文献   
998.
999.
北塔天宫出土的七宝塔为方形单层檐式,由台座、莲座、塔身、塔檐、刹顶构成,修复后塔宽约0.5米、高约1米。塔体用檀木制成,外表镶钉以银丝穿缀的十多万个各种质料、形状各异的串珠和大小不同、造型各异的各种饰件,如四面塔身的十三层檐灵塔、塔檐上下的伞盖和风铃、塔脊上的鎏金银龙,以及装饰在塔上各部位的侍者、飞天、伎乐人物、凤凰、孔雀、鸳鸯,罹、蝶、龟、熊、日、月等造型,还有形状各异的4000多串璎珞等等,其质料之优良、制作之精细、用工之多、等级之高,以及它所反映出来的古人的聪明才智和对佛教的虔诚,令人惊叹不已。  相似文献   
1000.
三都     
《当代贵州》2008,(21):F0002-F0002
远古贵族的玄妙“天书”—水书 水书,是我国水族的独特文字,水语称“泐(le)睢”,意即水家的文字或水家的书,是一种类似于甲骨文和金文的古老、父字符号,是我国17个有自己传统文字的民族独特文字之一,是水族一部古老的文化典籍。它保留着远古贵族文明的信息,成为中华民族独特而珍贵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