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9篇
各国政治   4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6篇
中国共产党   18篇
中国政治   76篇
政治理论   12篇
综合类   2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从后殖民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角度解读谭恩美的“喜福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恩美是当今美国文坛颇为引人瞩目的一位华裔女作家。她的处女作"喜福会"由16个相互交织的小故事组成,表现了移民美国的四位中国母亲和她们各自在美国土生土长的女儿们之间的关系和冲突,透露出华裔在多重文化交织中的思想情感和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82.
处于"当代性"历史场域中的中国文学批评,面对来自西方学术话语过度浸染之后的"失语症"与中国现代社会转型急需建立文学批评"中国话语"本土阐释范式的双重焦虑,需要从文学批评作为一种文学评价阐释性实践活动出发,在厘清自我学科定位的基础上,主动介入当下中国社会转型实践,关注中国问题与本土经验,在文学批评与文学作品、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文学批评与中国传统文学理论资源及西方文化理论资源的三维对话中,克服自我阐释焦虑,构建具有中国文化气质品格的文学批评范式,从而有效实现文学批评的意义再创造功能。  相似文献   
83.
钱少武 《求索》2016,(4):167-172
现代文学批评中出现频率很高的术语“自然”饱含了丰富的值得探讨的批评观念。其一,受传统批评范畴“自然”所内蕴的艺术精神影响,现代“自然”批评标准强调以真实为底色,又合乎文学创造规则,丝毫不显出人工斧琢痕迹的艺术的自然而然。其二,受西方“自然”批评精神的影响,现代批评推崇偏重于对自然的主观表现或客观再现的创作追求,强调“皈依”艺术创新所需要的“以人性为中心的自然”,或寄寓生命理想的“浪漫的自然”。其三,立足于现代学术视野和批评眼光,现代批评对传统艺术的自然风格作出了现代性的解读。  相似文献   
84.
张琴 《学习与实践》2016,(4):133-140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国作家阿纳托尔·法朗士从不以批评家自居,却以三百多篇散评彰显了他在文学批评领域的存在。法郎士的文学批评虽不脱印象式批评的形态特征,却内含了一套相对完善的诗性文学批评的言说方式和体系,即张扬文学批评的直觉思维形态,澄澈真善美的人道主义价值观,构建以乐趣为核心的审美标准,确立融智性于诗性的言说方式。法郎士的诗性文学批评见解,相较于当下日趋技术化、理论化、远离鲜活艺术对象的学院派文学批评,富有着十分深刻的反思和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85.
文学批评学科在20世纪形成,20世纪因此被称为"批评的时代".文学批评作为一门学科,其过渡性发展是漫长的,并呈现出学科研究对象的扩张、学科之间界限的混乱、文学批评判断者身份的丧失,以及从事文学批评的人员社会身份的混杂等特点.新世纪文学批评的理想状态,是以审美为中心,以文学创作者和社会上大多数文学接受者为对象,融合感悟与理性、社会历史的考察与审美估量的圆形批评.  相似文献   
86.
新时期以来中国的社会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复杂形态演进,它所呈现的社会历史文化内容的丰富性远远超过了以往任何时代。这是人类历史上最需要也适合诞生伟大文学批评的时代。相对这一时期所拥有的丰富社会历史内容和所能依托的丰富的中外文学文化资源来说,我们这方面的收获显然滞后了。迄今为止,我们的文学批评不仅缺少一种足以令人完全信服的、既立足于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最前沿又有着对文学审美特征精辟理解的、能深刻阐释和引领时代精神走向的大境界范式,甚至还面临精神上或审美上的不断退化。如何建构足以与我们这个时代的丰富审美内容以及精神向度吻合的文学批评范式,当引起学界深入思索。  相似文献   
87.
88.
夏志清的文学批评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好下判断,常作反调;宏观论评,视野开阔;有褒有贬,持论坚定。以夏志清为代表的海外汉语文学批评为我们反思国内学界现状提供了契机,在建构批评家的主体意识和批评个性、建立以审美批评为中心的批评价值体系,以及在文学批评中打通中西和古今之隔等方面,提供了重要镜鉴。  相似文献   
89.
汉末三国之际的曹操上承汉末遗风,在与汉末士人尤其是党锢名士的交往过程中,深受他们尚名崇义、独行放诞等风气的影响;下倡建安文学,其文学创作以悲凉慷慨的审美风格、悲天悯人的人道情怀开启了建安文学批评之风,更以魏王之尊延揽文士,促进了建安文学批评的发展。  相似文献   
90.
<正>对于唐代三大传奇之一的《莺莺传》,在漫长的文学批评史中,研究者们多把焦点定位在造成这出爱情悲剧的原因上。从20世纪20年代至今,形成了以下几种主要的看法:第一,唐代门阀制度以及由此产生的文人"热衷仕宦"的心理。以陈寅恪、王季思为代表,认为由于崔莺莺家道不振,无法提供张生追求仕宦所需的权势,由此造成二人分手。第二,张生的性格因素。姚瑾的《试论〈莺莺传〉崔张离异的原因与性质》认为张生性格中还存在着轻视女性,甚至视女性为玩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