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10篇
各国政治   3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6篇
中国共产党   18篇
中国政治   76篇
政治理论   12篇
综合类   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文学批评学科在20世纪形成,20世纪因此被称为"批评的时代".文学批评作为一门学科,其过渡性发展是漫长的,并呈现出学科研究对象的扩张、学科之间界限的混乱、文学批评判断者身份的丧失,以及从事文学批评的人员社会身份的混杂等特点.新世纪文学批评的理想状态,是以审美为中心,以文学创作者和社会上大多数文学接受者为对象,融合感悟与理性、社会历史的考察与审美估量的圆形批评.  相似文献   
92.
将传统意义上的中国现代文学与中国当代文学"打通",是当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格局深化调整的某种必然.若把中国大陆、台湾、香港三地文学纳入共同的参照视野,不难发现,1945-1949年的中国文学是更多地贯通着1950年代文学形态的,而在传统的研究中,这种内在的贯通性恰恰被阻断,由此可以引起我们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打通"和"分界"的重新思考.笔者认为,可以把距今30年以上的文学作为"现代文学史",着重从文学史观的调整、深化来建构;把近30年的文学作为"当代文学"的批评内容,着重从文学批评观的调整深化对当下文学历史完成"同代人"的留摄、考察.相信这样一种分界经得起时间推移,有利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93.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理论是现代文学批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文学批评家中,李长之是富于理论建树的一位。他的文学批评理论透射出鲜明的科学理性精神,这主要体现在求真、重体系、明概念等方面。他的理论建构与批评实践推动了中国文学批评的现代转型,对当代文学批评理论建构工作亦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94.
建国后十七年,周扬、邵荃麟、林默涵、张光年等文化官员作为毛泽东文艺思想的阐释者与实践者,通过文艺批评掌控着文艺观念与创作的方向.该文学批评群体的特征表现在批评话语的权威性、文学阅读与接受的格式化以及文学批评方式的体制化.在建国前后的身份转型中,这一批评群体既有接受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询唤"而自动驯化的主动性,又有着无法摆脱的精神焦虑.结合具体历史情境给予"同情之理解与理解之同情",可以揭示他们在驯化与犹疑之间摇摆不定的身份认同危机.  相似文献   
95.
祁杰 《各界》2008,(11)
20世纪上半叶英美文学批评领域最瞩目的成就就是形式主义取代传统的社会历史批评,从方法论上讲形式主义批评模式把人的注意力引向文学文本自身,关注其审美与艺术的特征,使文学批评更加专业化。文化批评是一种新型的社会历史批评,但并不是传统社会历史批评的简单重复。文化批评扬弃而非抛弃了形式主义的批评方法.因而提倡从形式层面而非内容层面回归社会历史。  相似文献   
96.
为摆脱文学批评的寄生状态进而张扬文学批评的主体性,中国的金圣叹、法国的罗兰.巴特、美国的希利斯.米勒等分别沿着自己选定的道路不倦前行,并最终都走到了人迹罕至之处。金圣叹在初心与文心的细微区别中写下了集批、改、删于一体的圣叹文字,以求与作者在灵魂深处的共鸣;罗兰.巴特则直截了当地宣告作者之死,将可读的文本变为可写的文本,为文学批评开出自由之途。所有这些并不是为文学批评确立一个公式,却提示了文学批评在某一向度或可达致的一种境界。  相似文献   
97.
新世纪以来,中国文学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随着奥运会、世博会在中国的举办,在中国崛起背景下,全球化时代的中国问题和中国经验日渐凸现。就文学而言,中国问题和中国经验的书写成为当下作家的现实诉求和现实焦虑。而如果我们承认一个国家或者民族的文学传统和审美惯例的积淀和传承离不开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对每一个时代文学现场正在发生的文学现实所蕴含的新的审美可能性的把握和揭示,那么我认为当下中国文学书写中,  相似文献   
98.
朱向前,著名文学评论家、解放军艺术学院原副院长,专业技术3级。1970年入伍,1986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历任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主任、训练部部长、副院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两次荣立三等功,全军优秀教师,解放军艺术学院首批学科带头人之一。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解放军报》《文学评论》《当代作家评论》等报刊发表评论文章近200万字,已出版《中国军旅文学50年》《军旅文学史论》《沉入生命》《寻找合点》《朱向前文学理论批评选》《毛泽东诗词的另一种解读》等专著、文集16种近500万字。曾主编《新中国军事文艺大系.中篇小说》长篇军旅小说《金戈丛书》等约1500万字,获得鲁迅文学奖、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国家社科基金优秀成果奖等十余种奖项。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军事文学委员会副主任;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和中国图书出版政府奖评委;中央电视台军事频道"周末开讲"主讲嘉宾。被誉为"中国当下解读毛泽东诗词第一人"。  相似文献   
99.
日本无赖派文学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初期,是战后日本文坛重要文学流派之一。该流派的作家不仅在文学作品的书写上反映战后日本颓废堕落的社会心理,而且在文学批评话语上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内涵,因此日本无赖派作家的文学批评话语有效地促进了战后日本文学的转型,并强有力地推动了战后日本文学批评的发展。但是,由于该流派作家的文学批评话语的形成背景具有其时代的局限性,故在分析其文学批评话语内质的时候,应坚持事物二元论的方法,才能更为科学更为客观地透析其文学批评话语的真正内涵。  相似文献   
100.
薄海  赵静静 《理论导刊》2019,(12):98-104
当代中国的文学批评理论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有很多共通性,二者都在关注现实社会中的复杂关系,都将人民大众的现实生活、日常生活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前者更依据后者总结并重构了中国社会发展的价值体系。文学伦理学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学批评理论,它在与历史唯物主义融合的过程中产生了新的批评逻辑和批评方法。随着历史唯物主义的介入,文学伦理学的批评突出了对生命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关注,并在原有的伦理道德批评的基础上反映出现实社会的真实问题,为文学批评的审美和价值判断提供了新的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