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99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42篇
各国政治   183篇
工人农民   100篇
世界政治   468篇
外交国际关系   392篇
法律   2506篇
中国共产党   5021篇
中国政治   7454篇
政治理论   1440篇
综合类   2170篇
  2024年   57篇
  2023年   328篇
  2022年   338篇
  2021年   408篇
  2020年   392篇
  2019年   212篇
  2018年   107篇
  2017年   175篇
  2016年   293篇
  2015年   608篇
  2014年   1999篇
  2013年   2093篇
  2012年   1712篇
  2011年   1500篇
  2010年   1556篇
  2009年   1521篇
  2008年   1757篇
  2007年   1129篇
  2006年   1047篇
  2005年   652篇
  2004年   391篇
  2003年   460篇
  2002年   378篇
  2001年   308篇
  2000年   195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81.
文章着重分析了英国政治自由主义的代表哈耶克的自由理论,又把哈耶克的自由理论置于马克思的自由理论的背景下进行比对,从而鉴别出哈耶克自由理论的局限性和对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借鉴意义.文章认为哈耶克自由理论的真正问题,在于把法律上、形式上的自由视为了人自由的终极形式,而漠视这种自由在市场交换机制下的异化和奴役.有鉴于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既要从政治上、法律上确认和维护人的权利,又要不断调整分配制度,努力实现"共同富裕"和"人类解放"的目标.  相似文献   
882.
由工业文明催生的崇尚物质财富消费的生活方式与工业文明本身不可持续之间的对立,是今日全球性经济危机、以及诸多社会危机和生态危机产生的真正根源.要想摆脱危机,必须超越工业文明形成的价值观、发展现与世界观,开辟人类社会发展的新纪元.为此,首先需要清醒地认识,主导性需求升华是人类个体和人类社会阶段性发展的最根本性标志,因此,人类的根本出路在于,从物质性需求升华为社会性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主导思维与行为方式从工业文明的零和博弈转变为共赢.在上述发展目标调整和思维与行为方式转变的基础上,下述一些举措应是当务之急:科学地设计健康,可持续的人类物质财富消耗标准;创建全球治理的新体制,寻求B模式新经济发展,物质财富在世界范围内恰当再分配的途径与机制,实现全人类物质性需求的基本满足;建立指导社会文明建设的整合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一体化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883.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有着丰富的科学发展蕴涵,是可持续的发展方式.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着工业化与生态化的双重使命,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跨度大,必须走可持续的农业发展道路,才能实现农业发展的现代飞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农业发展方式的生态文明转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能积极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84.
以往有关视频广告屏蔽类案件的裁判,大体沿袭了"解释一般条款-提取规范命题-引入裁判方法"的结构脉络.从司法实践看,作为解释前提的规则提取通常仅完成了内部证成环节而忽略了外部证成说理,从而使得认定标准的正当性受到质疑.以事实后果和逻辑后果为导向的"后果取向型"裁判思维,可以通过"社会效果评析法律效果"的方式,实现对裁判结...  相似文献   
885.
吴明红  钱雁 《行政论坛》2022,(5):147-153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文章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为遵循,从生态系统保育、环境质量改善、资源合理利用等三个方面构建生态文明建设成效评价体系,综合评价新时代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剖析政府出台的政策措施与取得成效之间的关系,揭示政府推进生态环境改善和气候治理面临的挑战。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呈现加速发展态势,但省域间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差异显著,各方面进展尚不均衡,生态基础脆弱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应对气候变化的短板,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治理的矛盾依然存在,资源利用优化面临挑战,环境质量改善与民众对优美环境的期盼还存在差距。需要继续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加强生态系统保育,推动资源消费革命,切实改善环境质量,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与永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886.
汪万发 《德国研究》2022,(3):44-63+126
中欧领导人在2020年宣布建立中欧绿色合作伙伴关系、创立中欧环境与气候高层对话机制,这成为中欧绿色合作的一个里程碑。中欧领导人的政治领导是打造中欧绿色合作伙伴关系的根本保证,中欧环境与气候高层对话机制等制度则是推进中欧绿色合作伙伴关系建设的重要支撑。中欧绿色合作伙伴关系日益成为引领中欧合作的新引擎,正在丰富、深化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然而,中欧绿色合作伙伴关系建设面临领导权摩擦、发展空间竞争等挑战。展望未来,深化中欧绿色合作伙伴关系建设的关键在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与《欧洲绿色新政》的有效对接,充分发挥中欧领导人的政治领导作用,实现中欧双方中长期绿色发展战略的互动和协同。  相似文献   
887.
德日的法益说以违法一元论为主流,不区分刑法法益与民法法益、行政法法益;德日国家“刑法保护的法益”与民法法益、行政法法益三者没有实质区别,因而是并列关系。而我国《刑法》第13条“但书”的存在表明我国的犯罪与一般违法严格区分,刑法位于法律体系的第二道防线,保障由民法、行政法调整所形成的法律秩序,刑法法益与民法法益、行政法法益之间是梯次关系。所以,移植德日的法益说需要实现从并列关系到中国“刑法法益与民法法益、行政法法益之递进关系”的转变。我国对德日法益说需要进行“四维”改良:保证刑法法益根源于宪法的精神和基本原则;将被犯罪侵害的法益纳入国家整体法律秩序以实现“刑法法益”性质的转变;给刑法法益加入量的限定,即对刑法法益在质的基础上进行量的考察;为适应处罚预备犯和抽象危险犯,还需把刑法法益的内涵在“实害+具体危险”的基础上继续拓展到“抽象危险性”。  相似文献   
888.
当前,洗钱犯罪已经成为各国普遍面临的难题,它不但给犯罪所得的黑钱披上了合法的外衣,为国家追查相关上游犯罪设置了障碍,而且为犯罪分子继续甚至扩大犯罪提供了条件与机会。如何对之进行有效打击,是各国都在努力探究的问题。本文从我国洗钱罪的立法历程入手,通过中外立法例的比较,指出我国洗钱罪立法上的不足,并提出今后应当完善的方向。  相似文献   
889.
卫灵 《人民论坛》2022,(7):111-115
纵观近代以来的历史,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中国始终是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同时也始终在探索和追求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邓小平同志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讲话,对第三世界国家争取主权平等意义重大。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党和政府积极引导国际秩序、国际体系向着有利于维护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利益的方向发展,中国的国际秩序观不仅有利于战后总体和平的维护,更有利于捍卫亚太地区的和平秩序;也为国际秩序的变革、国际关系的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同时阐明了调整国际秩序的法制化途径,提出推动国际关系法治化建设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890.
翟青 《人民论坛》2022,(22):6-10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党和国家重大体制创新和重大改革举措,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重大原创性成果和制度性保障。随着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的不断推进,各地区各部门以督察整改为契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现了良好的政治效果、经济效果、环境效果和社会效果。下一步,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