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4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7篇
中国共产党   8篇
中国政治   52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1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尹晓琳 《党政论坛》2012,(20):47-47
在过去一年的外媒涉华报道中,我们惊讶地发现,为了能更加形象、夺人眼球地描述中国特有的现象,外媒的记者们在报道中掺杂“中式英语”,甚至在报道一些中国新闻时,创造了中国专属的英文词汇。  相似文献   
22.
王晓玲 《求索》2012,(7):161-163
在概念整合理论的视角下对六类网络新词进行了词汇意义建构过程的讨论,认为相似或相关的两个空间都可以关联在一起形成类属空间,输入空间对接的推理形式——"糅合""截搭"是层创结构产生并最终在合成空间产生新词的动因。六类网络新词意义的建构过程所涉及的心理空间数目不等,其中派生复合类是典型的多边整合网格模式;象形复合类、会意复合类属于镜像网络整合;转用复合和谐音变异分别为单域和双域整合;词媒体为简单型概念整合网络模型。  相似文献   
23.
新词     
《今日海南》2016,(7):5-5
中国方案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提到:"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中国方案"来源于对发展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自信。有学者认为,这既是一个大国的自信——我们有能力为全人类贡献我们的经验;同时,也是一个大国的谦卑——我们只提出可供借鉴、经过中国人民成功实践的方案。  相似文献   
24.
新词     
《今日海南》2016,(8):5-5
“非对称”赶超战略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科技创新思想的一个核心观点,指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人类礼会发展形式历史性交汇中,抓住战略机遇,立足创新的沿,结合我国创新资源禀赋。  相似文献   
25.
郑杰  李宁 《当代韩国》2011,(1):123-128
中国近年来新词层出不穷,大量新词被翻译到韩国,本文通过网络资料分析了这些汉语新词在韩译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以相关理论为基础,探讨了汉语新词韩译对策,以期对今后翻译有所裨益,同时唤起国内外学者对新词翻译层面的关注。  相似文献   
26.
性贿赂如今已成为国人的一个热词。新面世的《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增加了40多页粉色的“新词新义”,其中就有“性贿赂”。语言的发展变化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联,这表明性贿赂已经广泛存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贿赂与性相连,往往能调动人们的眼球与神经。有专家学者将其定义为:通过向国家工作人员提供色情服务和性服务。来谋取不正当利益。  相似文献   
27.
《法制博览》2008,(15):41-41
妓院的行话。最为庞杂。为了活命,青楼妓女不得不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在达官显贵、军警宪特、流氓小偷、地痞无赖这些三教九流中悉心周旋。尽管妓院是一口大染缸,很多富有特殊意义的专用词汇,却保留下来,直到现在,还流行在街头巷尾。当然,意思整个儿变了;惜乎,并非每个人都掌握这些词汇的前身后世。  相似文献   
28.
国际化语境下,汉语母语者仍以取象思维创造和使用着汉语新词。表现为:有的自造洋泾浜英语词,再全词改用汉字;有的先意译英语前缀为汉语类前缀,再谐音取象、比喻取象,把带前缀的外来词变为纯粹的汉语词;有的先将英语词意译为汉语语素,并使其成为类后缀,再调动汉字汉语取象系统,以比喻取象,创造出一系列类似结构的汉语词;还有大量涌现的字母词,其中虽只有少部分是"字母+汉字"式,但却表现出汉语母语者顽强的取象思维。  相似文献   
29.
现代汉语里新词语层出不穷,汉语新词的出现是语言反映社会生活和适应交际需要的必然产物,不宜贸然予以反对。语言本身有一种自我调节的功能,很多新词进入了我们的语言并扎根,也有很多只是昙花一现。我们应以冷静观察、深入思考的态度去研究它、分析它,并且坚持不断地对语言的发展进行规范纯洁的工作,维护其健康。  相似文献   
30.
近代法律新词对日语词汇的借用及其辨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梳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认为近代法律新词的确大量地借用了日语的译词,但以往的研究者过高地估计了20世纪初日本译词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