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77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20篇
各国政治   30篇
工人农民   159篇
世界政治   190篇
外交国际关系   52篇
法律   972篇
中国共产党   1096篇
中国政治   1443篇
政治理论   501篇
综合类   687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108篇
  2014年   314篇
  2013年   390篇
  2012年   458篇
  2011年   542篇
  2010年   548篇
  2009年   329篇
  2008年   441篇
  2007年   341篇
  2006年   317篇
  2005年   197篇
  2004年   138篇
  2003年   198篇
  2002年   162篇
  2001年   132篇
  2000年   10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正>第三次分配是社会力量在习惯、道德等因素影响下,通过慈善捐赠、志愿服务等方式自愿参与的社会资源与财富的分配。在慈善捐赠与志愿服务方面,德国不仅有着优良传统,也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2010年至2019年,德国的捐助指数在调查的126个国家或地区中综合排名居第18位,这得益于其发达的社会组织和广泛的社会参与,也有赖于其较为完善的配套制度。广泛的社会参与。从调查数据来看,德国第三次分配领域的社会参与意愿和程度都比较高。  相似文献   
992.
一、宏观背景和总体思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但由于地理位置、人口素质、资源禀赋以及国家发展战略等因素的影响,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十分严重,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差距悬殊。欠发达地区人民在长期忍受经济贫困、文化贫困、生态贫困的同时,还必  相似文献   
993.
分配正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但现实中,由于分配问题导致的贫富差距已经越来越大,可以说解决分配问题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而罗尔斯提出的分配正义思想不仅在20世纪制度伦理中有着无与伦比的影响,而且在当代主流意识形态中代表着“平等主义”,并且从正义角度的考虑系统地论证了他的平等分配观,其与一般的妒嫉式平等的不同。罗尔斯提出的差别原则,对于我国在市场经济建设中,政府充分发挥宏观调控职能,调节收入的二次分配,缩小贫富差距,有着巨大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收入分配方式演变经历了从改革开放前的按劳分配方式,到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方式,以及中共十六大提出的"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方式,每一种分配方式的演变都包含着与之相对应的价值取向,从伦理的视阈看,公平始终是分配方式演变的核心基础和深度追求的价值向度,这一价值向度也符合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发展的"善"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995.
随着城镇化发展和城市空间的扩张,大量农地经由政府征收转为城市建设用地,因征收引发的相关问题也受到持续关注。但影响被征收土地补偿的因素及其机制却研究不足。基于公共物品理论提出假设:中国土地征收补偿分配效益受分配模式、村集体结构和领导者特征的共同影响,并以21个土地征收案例进行了验证式分析。研究发现:在政府主导型分配模式中被征地农民可获得中分配效益;控制领导者因素,拥有贤能型领导的村庄被征地农民可获得高分配效益;控制分配模式,民主型村集体农民可获得中分配效益以上收益,权威型村集体农民则获得低分配效益。土地征收补偿分配效益的高低有四种不同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996.
慈善事业是实现第三次分配的主渠道。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首次把"三次分配"明确为推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安排,为高质量发展中国特色慈善事业、坚定不移地走共同富裕道路提供新的战略指引。民政部门作为慈善事业的主管部门,必须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慈善事业的新定位,完善发挥三次分配作用的政策机制,更好助力扶弱济困、促进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997.
吴松 《理论建设》2020,36(2):41-48
习近平关于分配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的坚持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理论创新。习近平关于分配的重要论述将生产与分配、国内与国际、公平与效率、目标与价值有机结合起来,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站在新发展理念的立场上对其进行阐释,主要包含坚持与时俱进,推动分配理论制度创新;不断协调分配失衡,实现共同富裕的理想目标;坚持绿色生产,向"绿水青山"要"金山银山";坚持分配的国际视野,回应国际不合理分配秩序;坚持共享发展理念,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998.
《学理论》2020,(4)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经过不同时期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发展到新时期,居民收入分配领域逐渐暴露出许多问题,收入分配两极分化成为激化收入分配领域矛盾、影响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的主要诱因。本文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的变化趋势及其成因,围绕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公有制经济比重、改革现行财产税制度、采取财政转移支付手段、调整劳动报酬率标准五个层面,探讨了推动居民收入分配合理化的应对策略,为以后的收入分配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9.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