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3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17篇
工人农民   88篇
世界政治   116篇
外交国际关系   43篇
法律   1214篇
中国共产党   313篇
中国政治   685篇
政治理论   164篇
综合类   45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120篇
  2014年   283篇
  2013年   248篇
  2012年   228篇
  2011年   224篇
  2010年   253篇
  2009年   287篇
  2008年   339篇
  2007年   186篇
  2006年   113篇
  2005年   103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我国环境司法实践中采取的三种执行模式,均致力于帮助人民法院克服专业技术短板,无法真正解决生态环境修复执行的结构性困境。个案中创设的生态修复管理人制度将执行的事务性工作通过法定形式交由专业机构或组织代管,并以管理人为平台回应公共利益代表的监督诉求,更加契合生态环境修复执行需求,具备作为一项专门性执行制度的价值。细化执行实施权的多元配置,是通过生态修复管理人制度破解“执行难”的关键所在,也是构建该制度规范的内在逻辑。在制度构建过程中,有必要对管理人选定程序、代管费用的使用管理以及公众监督机制等核心规范予以明确。  相似文献   
902.
以货运代理业务及多式联运业务发展的情况为基础,从独立经营人的内涵出发,对独立经营人、多式联运经营人与无船承运人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认为上述主体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但不是完全等同的概念,不能完全替代.建议商务部在修订1998年<<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业管理规定>实施细则>时,应摒弃"独立经营人"的概念及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903.
票据无因性是票据存在的基础与灵魂,我国票据法第十条关于票据行为有因性规定破坏了整个票据法立法的和谐,无论从票据出现的历史原因,司法机关的态度,票据法理本身,还是商业银行票据业务的实践等方面考虑,有因性对于票据是没有存在理由的。所以第10条的有因性规定应予删除。  相似文献   
904.
提单发展到今天己经成为在国际贸易买卖、运输、结算的整个过程中都起着积极作用的单据。本文指出也正是通过凭正本提单议付结汇和提取货物,才使整个国际经济贸易既具有安全性又具有效率性。而无单放货使正本提单持有人的合法利益遭受了损失,破坏了提单的信用机制。文中认为提单的物权性对无单放货法律性质究为侵权还是违约有着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905.
我国<物权法>确立了业主自行管理、委托物业服务企业或其他管理人管理等物业管理模式.各模式的内涵和外延、适用法律范围以及形成的法律关系均有所差异.其他管理人的范围界定为符合一定资质条件的自然人和非法人组织,设立市场准入制度,完善物业保险制度是其他管理人模式建构的内容.明确业主自治机构法律地位,细化业主委员会的权利与义务及其责任、建立业主自治机构的监督机构为业主自行管理模式完善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06.
《湘潮》2007,(9)
标记理论是语言学中的重要理论,其应用性很强,在语言的各个分析层面都有解释作用。本文尝试从标记理论的角度对人称代词中偏离惯常用法的现象进行分析,并指出人称代词的标记性用法主要受语境的影响并产生不同的语用效果,在反映谈话双方关系上起到特殊的作用。  相似文献   
907.
当前,在我国的审判实践中,常常出现法院以法律没有明文规定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法院的这种做法使当事人的裁判请求权遭到严重侵犯。对此,我们应从完善立法、提升法官素质等方面入手以改变这一现状。  相似文献   
908.
无被害人犯罪是指某些罪行是被害人和犯罪人双方都同意并且自愿交换的行为。其显著特征是行为各方都是自愿同意甚至热忱参加的,没有人强迫他们去做他们不愿做的事情。在我国,关于“无被害人犯罪”是应当入罪化还是除罪化的问题也一直是学界和司法实务界所关注和讨论的热点。在我国实行“无被害人犯罪”入罪化将存在诸多局限,应对其进行除罪化,因为过于宽泛、泛化的犯罪化政策必将扼杀公民的自由,同时凝结在法律中的人的价值观念是变化的和相对的,而且国家的司法资源也有限,发现和惩罚无被害人犯罪对社会而言代价高昂。  相似文献   
909.
《劳动合同法》颁布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注定成为这部法律的关注焦点,相对于《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劳动合同法》对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情形做了重大改变,导致了实施前后的一段时期内,出现“辞职门”、“清退门”、“工龄归零门”等现象。劳资关系一度紧张。上篇我们主要介绍了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法定情形、连续工作满十年的理解、“买断工龄”的法律风险等问题,下篇将继续分析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涉及的其它问题。  相似文献   
910.
论道首谈无、有。无、有者,一论宇宙的存在和起源。"无"是指人的感官无法感知的存在,即"虚在之在"。"有"是指人的感官可以感知的存在,即"实在之在"。道所指的存在,具有无(虚在)和有(实在)两种性质。无,是天地之源;有,是万物之源。这是指宇宙存在的性质和起源。二论修道的路径和境界。道不可言,然而道可修。常无,以观虚在之妙;常有,以观实在之徼。这是指修道的路径。三论同出异名,玄之又玄。无有同源,同源于存在。任何一种存在,既是有,也是无,同谓之玄。以自身之无有,通天地万物之无有,是为玄之又玄。玄之又玄,乃洞悉一切存在的奥妙之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