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6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12篇
工人农民   55篇
世界政治   100篇
外交国际关系   32篇
法律   964篇
中国共产党   204篇
中国政治   493篇
政治理论   109篇
综合类   36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199篇
  2013年   181篇
  2012年   182篇
  2011年   179篇
  2010年   176篇
  2009年   218篇
  2008年   264篇
  2007年   151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印度中观派的龙树在"缘起性空"这一理论层次上,成功地否定了果法的实在性,但没有解决因法是否实在的问题。所以龙树必须从彻底否定"因果"的理论高度来达到"毕竟空寂"的层次。龙树认为,完善的因果理论必须既要满足因、果有联系,即"一"的关系,又要满足因、果相区分,即"异"的关系。但由于"一"与"异"相矛盾,不能同时处于一个体系中,所以因果关系无法成立,故一切皆空。如此看来,唯识宗的种子与现行的因果理论并不成功,西方哲学中也无能够满足龙树苛刻要求的因果理论。但唯独新有部众贤提出的因果理论却超越了龙树:在果法处于未来世正生位时,因果相互系属故是"一"的关系;当果法被无障胜因"生相"推到现在世已生位时,果法成为与诸因法没有关系的"缘已生法",故是"异"的关系。但实际上,龙树《中观颂》中还有两个因果理论层次:佛的"八不缘起"观,和龙树他自己的"中道缘起"说。  相似文献   
32.
城市精细化治理是我国应对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日益增多的社会矛盾、回应公众服务需求的重要治理理念和治理手段,契合了新时代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建设的内在要求。鉴于北京、上海等城市的精细化治理探索与拉塞尔.M.林登的"无缝隙政府"主张相契合,本文从无缝隙政府的视角对城市精细化治理进行深入解析发现,通过推进政府组织变革、优化一线人员配置、培育专业社会组织、完善监督考核机制等措施,或将有利于提升我国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33.
无缝隙政府所倡导的顾客导向、竞争导向和结果导向的治理理念为社会管理创新提供了新的视角。基于无缝隙政府理念,东莞在社会管理创新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以信息共享促进部门无缝隙衔接,优化业务流程促进无缝隙审批,以扁平化改革推动社区服务无缝隙对接。本文认为,未来的政府管理创新,应倡导无缝隙政府理念,以公众需求为导向提升公共服务的价值,以市场竞争为导向探索公共服务市场化供给,以结果为导向完善绩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34.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注重私权的背景下,追诉犯罪与权利保护同样重要,"刑优于民"的解纷格局因利益的变迁而受到冲击,在刑事立法中应当加强民事权利的保护,强调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民事诉讼的独立性。为此,本文基于大量文献切实分析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措施,以加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民事诉讼的独立地位。  相似文献   
35.
黄亚男 《法制与社会》2013,(10):245-246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的进步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所造成的环境侵权现象已成为我国乃至全球普遍关注的焦点。环境侵权作为一种新型的特殊的侵权行为,在其归责原则适用上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过失责任原则的确立和适用既弥补了环境领域的不足,也更有利的维护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36.
高磊  张媛 《中国检察官》2013,(13):78-80
一、传统"无讼"法律文化概述及其产生的根源解析"无讼",是相对于诉讼而言的,"无讼的直接含义是没有或者说不需要争讼(诉讼),引申为一个社会因没有犯罪而无需制定和实施法律或者虽有则搁置不用。"[1]中国传统的"无讼"法律文化观的本质是统治阶级出于阶级统治的目的,使民不争,维护社会的安定,而培养的一种法律意识。该法律文化产生的历史原因,总得来说在于古人"天人合一"的自然和谐观和儒家"德主刑辅"的立法思想,而架起它的物质基础则是一  相似文献   
37.
37岁的林扬可以说是北京创拓公司的元老级员工了,她为公司尽心尽力奋斗了15年,没想到却被公司当"包袱"给甩了.  相似文献   
38.
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是2012年《民事诉讼法》修正的一大亮点。由于其条文过于简洁,加之所处位置尴尬,该制度也成为学者们争议的焦点。2015年新出台的司法解释对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审理方式、判决效果等问题作出了回应,但未明确其适格原告范围。考察法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的相关规定,我国《民事诉讼法》关于第三人撤销之诉适格原告的规定存在立法体例混乱、范围不清、制度不明等问题。建议细化适格原告的范围,合理解释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和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适用第三人撤销之诉的情形,对尚不属于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或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范畴的虚假诉讼中的被害人作例外规定。  相似文献   
39.
<正>最近在某村拍摄群众清理垃圾时,见大家有说有笑,气氛融洽,连按快门拍下这一欢快的劳动场景。不料,笔者却被群众连连发问:"拍照片有什么×用?""拍我们老百姓有什么×用?"一连串脏字脱口而出,让笔者好生尴尬。曾几何时,脏话成了一些群众的"搭头话""口头禅"。"我们说话都去掉脏字好吗?现在大家都在搞清洁乡村、生态乡村,眼前大家还踩在污泥里清垃圾,不要脚下的垃圾清除了,嘴上的垃圾又冒出来了!"笔者不禁回话,不  相似文献   
40.
刘典 《法律与生活》2012,(20):46-47
盗贼这个角色在我们的生活中耳熟能详。在冯小刚的电影《天下无贼》里,黎叔说他最看不起打劫的,“一点儿技术含量都没有”。为何?因为黎叔是“偷儿”,而“偷”里面可是大有文章的。不管是打劫的,还是“偷儿”,在古代,有一个词概括得好,叫“盗贼”。 盗本是“贼”,贼本是“盗” 在现代汉语词义中,“盗”这种行为通俗地讲就是小偷。可是,在古代却完全不同。严格而言,“盗”和“贼”是指两种不同的行为,古之“盗”多为窃盗之人;古之“贼”,皆谓强盗。在中国古代,经常用“贼”来称呼强盗;“盗”则不同,虽然有时它能够同时指称小偷与强盗两种人,但主要是指前者。古之“盗贼”只是偶尔才会指称盗与贼两种人;今之盗贼则往往既指称小偷,也指称盗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