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743篇
  免费   496篇
  国内免费   78篇
各国政治   117篇
工人农民   279篇
世界政治   790篇
外交国际关系   225篇
法律   13997篇
中国共产党   5323篇
中国政治   8147篇
政治理论   2290篇
综合类   6149篇
  2024年   101篇
  2023年   422篇
  2022年   416篇
  2021年   575篇
  2020年   594篇
  2019年   404篇
  2018年   144篇
  2017年   337篇
  2016年   532篇
  2015年   1077篇
  2014年   2582篇
  2013年   2347篇
  2012年   2636篇
  2011年   2908篇
  2010年   2800篇
  2009年   2739篇
  2008年   3097篇
  2007年   2433篇
  2006年   2092篇
  2005年   1753篇
  2004年   1855篇
  2003年   1613篇
  2002年   1275篇
  2001年   995篇
  2000年   955篇
  1999年   221篇
  1998年   95篇
  1997年   82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远东石油管道建设方案"泰纳线"已然尘埃落定,回顾远东石油管道之争,可以说这是俄罗斯主导的一场能源外交博弈,显示了俄罗斯国家利益至上的外交原则,也凸显了其中俄的外交取向.  相似文献   
212.
目前我国公司法对公司清算责任主体的相关法律规定还不完善。把公司董事作为公司清算的责任主体,这种设计具有坚实的法理基础和实证基础,也符合成本效益分析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213.
“不方便法院”原则是一项从“出生”就遭受异议的制度。各国学界、司法界对其褒贬不一。那么在争议持续的今天,在国际民事诉讼日益复杂的今天,我国应否引入“不方便法院”原则,以及如何设计这一制度则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项难题。笔者认为:“不方便法院”原则在中国是有其“生长”空间的。在借鉴外国经典模式的基础上,对其进行革新使其能符合中国的“水土”。只有做到了尊重现实、有扬有弃、博采众长,“不方便法院”原则才能在中国得到合理的利用。  相似文献   
214.
特定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树青 《前沿》2006,(12):169-171
目前对企业的社会责任进行审计已成为政府、企业和学术界的共识,但对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内容的讨论还不深入,本文第一次把企业的社会责任分为两个不同层次的领域:一般社会责任和特定社会责任。前者不是企业必须要承担的社会责任,所以可暂不作为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而企业的特定社会责任由于与企业的经营活动密切相关,应是企业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也应是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15.
王岩 《行政与法》2005,(5):98-99
约定优于法定是合同法的一项重要原则。但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尤其是在消费合同中,这一原则受到了挑战,完全遵守这一原则会形成合法不合理的情况。因此重新审视这一原则,适时地赋予约定优于法定原则新的内容,就显得十分必要了。文章在探究了约定优于法定原则之后提出在消费合同中应当推行约定有利的原则,以切实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相似文献   
216.
涉法信访,顾名思义,就是涉及有关法律关系调整、法律责任承担的信访。当前,我国正进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凸显,涉法信访已成为当前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据有关部门统计:人民群众的上访.60%以上涉及到法律问题,特别是一些诸如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下岗安置、人员分流、环境污染等群体性信访案件,涉及面广,牵涉人员多,处理难度大,稍有不慎就容易影响社会稳定。但当前对于涉法信访的处置并不尽如人意.依法规范信访程序,改革和完善信访工作机制.使之纳入法制化轨道已成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17.
传统上,法律冲突的解决总是与国家主权原则联系在一起。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从根本上对传统主权国家之间规范权力的分配提出挑战。国际私法中非主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1、在非国家层面上更多的规范选择;2、法律的统一化运动;3、全球法律的协调与合作。  相似文献   
218.
社会服务承诺制是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体现政府、公营部门与公众密切联系的有力举措.要从理论的高度深刻认识其实行的必要性.实行该制度仅仅是开始,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219.
张民安 《中外法学》1997,(2):112-115
<正> 出卖人就其出卖的产品或建筑物所存在的隐蔽性缺陷对买受人承担瑕疵担保责任,这是法国民法的原则性规定原则上讲,出卖人仅对与自己有直接契约关系的买受人承担瑕疵担保责任,对契约关系当事人以外的任何第三人不承担此种责任,即便契约当事人以外的第三人因出卖人出卖的隐蔽瑕疵而遭到损害,他也不能对瑕疵产品的最初出卖人主张契约法上的效力。这既是契约效力的重要表现,也是契约相对性原则的必然要求。在现代民法和英美判例法中,契约相对性原则虽然正在被逐渐动摇,出现了德国法上的“附保护第三人作用之契约”美国法上的“利益第三人担保责任”和法国法中的“契约性聚集”等制度,使契约之保护力延伸到契约当事人以外的第三人。适应法律的此种发展趋势,法国司法改变传统法国民法关于瑕疵担保责任仅在契约当事人之间产生效力的观念,以判例的方式确立起瑕疵产品或建筑物的  相似文献   
220.
本文从法律体系的逻辑严密性和现实的价值判断的双重目标出发,重新构造了物权变动的模式。认为物权变动过程是一个有机的过程,除承认区分原则外,还要承认物权合意的客观存在,物权合意以债权行为为基础,切充斥于整个物权变动过程。又从微观的角度以无权处分、所有权保留、不当得利为视角,分析了新型物权变动模式的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