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6篇
  免费   10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5篇
世界政治   43篇
法律   998篇
中国共产党   43篇
中国政治   190篇
政治理论   32篇
综合类   27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117篇
  2013年   113篇
  2012年   118篇
  2011年   151篇
  2010年   145篇
  2009年   124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91.
在刑法学上,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的过失较相似,但对二者的区分分真直接影响到实践中的定罪刑。本文从两个案例入手,引出犯罪构成要件,接着较详细地阐述了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的过失之间的区别以及在实践中对这二者的认定。  相似文献   
192.
正【典型案例】2008年12月24日下午,被告人陈某约涂某到其家中卖淫。晚六时许,涂某称身体不太舒服,但两人仍然进行卖淫嫖娼行为。后涂某称身体更不舒服,且其脸色开始变黄。其间,陈某帮涂某揉了太阳穴约二、三分钟。陈某意识到涂某可能有生命危险,但怕嫖娼的事情败露,并未采取送涂某上医院或拨打"120"求助电话等积极措施予以施救。晚九时许,涂某已无法开口说话,眼睛翻白,嘴巴微微张开,手脚不能  相似文献   
193.
王海在“打假”案件中为什么败诉?已经有了两个最常用的理由:一是王海不是消费者;二是有些商家售假并非故意,他们甚至也是受害者。在实践中,这两个理由的阵地已经越来越守不住了。因为人们日益清醒地认识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消法》)第49条关于加倍赔偿的规定,其立法精神就是要使有假骗行为的商家必须为他们的假骗行为付出代价,从而有效地遏止假骗行为:如果一味计较王海一类的购假索赔者是不  相似文献   
194.
复数不作为者成立共同正犯的基础就在于复数的不作为者间有意思的联络,而基于共同的犯罪故意,共同实施了不作为行为,导致危害结果发生。无论是形式的不作为共同正犯,还是实质的共同正犯都具有共同性,而共同性既是认定不作为共同正犯存在的基础,也是界定不作为共同正犯存在范围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95.
抢夺罪中实际控制财物的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点提示】关于区分抢夺罪既遂与未遂的学说主要有失控+控制说、控制+逃离现场说、控制说以及失控说四种。由于前三种学说将犯罪目的作为犯罪既遂的判断标准,违背了犯罪既遂基本理论,且实际控制的内涵与外延不明确,因此应按照失控说的观点,即以被害人因抢夺行为失去财物控制权,作为抢夺既遂与否的判断标志。  相似文献   
196.
《精神文明导刊》2011,(6):47-47
进入“药家鑫案后时期”,我们的社会已为此类故意撞杀案承受了过多的酸痛,如今可以说法律与道德真的已经伤不起了。尽管田厚波可能并不知道药家鑫,但性质同样恶劣。药家鑫是撞伤张妙后,看见她似乎在记自己的车牌号,而将平时用来弹钢琴的手握紧尖刀下车连刺6刀;  相似文献   
197.
明知必然发生能否放任是刑法学上的重要问题,直接影响对案件的量刑,因而有必要对其进行系统的介绍和分析。采用生活意义上的必然性概念以及从整个犯罪过程动态的角度对放任进行分析,结论是不可能存在明知必然性而放任的心理状态;对于明知必然发生只能采取希望的意志因素,在这种情形下应当是直接故意。  相似文献   
198.
故意在犯罪论体系的地位是随着对于故意认识的改变而变化的,大体沿着主观归罪——客观责任——主观责任这样一个变化趋势进行,并进而形成了关于故意在犯罪论体系地位的五种学说。故意在犯罪论体系的地位和作用具有双面性,一方面受到犯罪论理论体系的限制,另一方面也制约犯罪论理论体系的构建,故意在犯罪论体系的地位属于构成要件、违法、责任三要素说。  相似文献   
199.
刘天明 《侨园》2011,(10):38-39
(三)(接上期)从高连军内心讲,此时他不仅不想抓王军伟、郝风平,反而盼他们跑得越远越好.他也知道,门振国、王树鹏与王军伟、郝风平之间有着密切联系,俩人先后向他询问案情都是受逃跑在外的王军伟、郝风平之托有备而来.但他身为公安局长,在情与法面前,私情压倒了正义.于是,他向办案的属下隐瞒了自己掌握的王军伟、郝风平和门振国、王树鹏之间的联系信息.为了应付上级对案件的督查和被害人亲属的哭闹,他随便安排了几名干警去追捕涉案人员.  相似文献   
200.
判断盗窃罪的既遂与未遂的标准理论界素有争议,而司法实践中对具体盗窃案件既遂与未遂的认定标准也各不相同。文章通过对接触说、隐匿说、移动说、失控说等判断盗窃既遂、未遂的理论学说的分析,认为控制说能够帮助恰当的区分盗窃罪的既遂与未遂,并从被盗窃对象的物理性征及功能角度亦进行了深层次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