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2篇
工人农民   5篇
世界政治   29篇
外交国际关系   41篇
法律   115篇
中国共产党   479篇
中国政治   282篇
政治理论   73篇
综合类   12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163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行帮是中国历史上曾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团体组织。在早期工人运动中行帮是工人运动的主要组织者,是早期工人组织的主要参照模式;同时,由于行帮狭隘的利益,又影响了工人阶级的内部团结,为早期工人运动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行帮抵御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冲击,表现出较强生命力。行帮既是中国社会进入危机阶段的伴生物,也是中国独特的近代工业发展进程和近代工人阶级队伍形成样式的社会后果,旧式行帮的延续也同时反映了中国特有的"同乡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2.
不同损伤时间大鼠皮肤切创 Fos表达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Liu NG  Zhao ZQ  Gu YJ  Chen YJ  Yan ZK  Liao YP 《法医学杂志》2001,17(4):196-197
目的研究皮肤切创在伤后不同时间段 Fos的表达 . 方法在大鼠皮肤切创模型石蜡切片上进行 Fos免疫组化染色 . 结果伤后 10min, 表达量开始增高 , 伤后 3h达高峰 , 以后又逐渐降低 , 至损伤 1d后 , 表达量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别 . 结论 Fos为皮肤伤后的敏感指标 , 但需结合其他指标综合评价 .  相似文献   
103.
本文对1870-1911年中日两国早期现代化进程中资金来源、两国政府在资金和其它方面对近代企业的扶持资助措施,以及两国政府在建立早期资金市场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论证一个观点即在中日早期现代化进程中中日两国政府扮演的不同角色、制定的不同政策和发挥的不同作用,是导致中日早期现代化结局不同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04.
马克思早期著作中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其所具有的跳跃性思想,这不仅体现了马克思早期思想的剧烈碰撞,更彰显了他孜孜以求的科学精神.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中最突出的问题意识与批判精神,正是在其不断地对自己已有理论进行批判的前提下逐渐确立的.相比之下,当下的不少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往往缺乏问题意识和批判精神.学习探讨马克思早期思想中的跳跃性,对于我们的改革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5.
国际社会重视在刑事诉讼程序中提供法律援助服务对于保障经济困难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受害人和证人等合法权益的意义。会议讨论了法律援助概念界定、侦查阶段法律援助权利的落实、民间组织的作用、法律援助培训及部门协作等内容。在加强成员国刑事法律援助制度能力建设,发挥法律援助在实现刑事司法公正的作用方面,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06.
范文明 《学理论》2009,(17):185-186
“写实性”是话剧最重要的特点,这一特点在中国早期话剧的萌芽和诞生过程中,与救亡图存紧密结合起来,这正说明中国话剧追求的是“中国特色”的“现实性”。本文通过中国话剧的诞生过程,初步揭示了其对这一特殊“现实性”的追求。  相似文献   
107.
随着年龄增长,步入中年以后,人体某些机能也会逐步退化,眼睛当然也不例外。医师建议,进入中年只有加强保健、早期发现及治疗,才能避免"心灵之窗"被侵犯。  相似文献   
108.
109.
赵辉 《台声》2010,(4):60-63
作为近现代台湾最知名也是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杨英风成长于大时代的变动之下,人生历程更是横跨海峡两岸。他生于台湾宜兰.少年时期曾在北京居住求学,之后足迹遍及东京、罗马等地.最后终老于台湾。杨英风毕生致力于东西文化之融合。发展中国现代艺术精华,其作品涵盖版画、速写、水墨、油画、摄影、漫画、镭射、美术设计、奖座设计、雕塑、景观规划,早期作品的人文主义风格.到后期以现代主义的抽象组合,杨英风的作品中独具意味的中国式思维,令人印象深刻。  相似文献   
110.
本文介绍了文化人类学(即民族学)的核心概念、原理以及研究该门学科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