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81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33篇
各国政治   182篇
工人农民   118篇
世界政治   460篇
外交国际关系   319篇
法律   1104篇
中国共产党   3117篇
中国政治   3603篇
政治理论   1245篇
综合类   1535篇
  2024年   64篇
  2023年   285篇
  2022年   344篇
  2021年   367篇
  2020年   325篇
  2019年   209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130篇
  2016年   287篇
  2015年   428篇
  2014年   1004篇
  2013年   854篇
  2012年   1013篇
  2011年   976篇
  2010年   895篇
  2009年   833篇
  2008年   896篇
  2007年   556篇
  2006年   521篇
  2005年   402篇
  2004年   245篇
  2003年   205篇
  2002年   299篇
  2001年   242篇
  2000年   161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9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郝冬梅 《瞭望》2021,(11):80-80
对于奶茶爱好者来说,一天一杯奶茶“续命”是基本操作,然而,当“上海抽检奶茶店全军覆没”的消息登上微博热搜时,奶茶族们笑不出来了。5个公众耳熟能详的知名奶茶店,操作间的全貌在监管部门的曝光镜头下一览无余:店员口罩戴一半、未办健康证就上岗、水果抹布垃圾混放、食品原料不封口……互联网时代,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敏感性强、关注度高。  相似文献   
22.
在日新月异的新时代,法学与伦理学的嫁接将产生一门新的法学一法伦理学,我们说建立我国的法伦理学,并不是特意去标新立异,确实是历史发展之必然,是时代所迫切需要。时代的发展使得法律成为法律,而不是道德与政治的附庸,这是法伦理学诞生的前提条件;现代法制的发展使得法律与道德相脱节并且产生“道德滑坡”,这是法伦理学产生的必要条件;法律与道德的平衡发展,“德治”与“法治”的同时并举,是法伦理学产生的理论基础与时代机缘;法律与道德的分离与相交,产生了法律与道德的“共同地带”并形成了“共振效应”,从此,法伦理学最终诞生。  相似文献   
23.
随着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迅猛发展,整个世界进入一个崭新的多媒体化、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电教手段参与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我国教育界已经形成了一种共识。邓小平同志指出:“教学思想和手段现代化问题,是教学改革的重要问题,没有教学现代化,就不可培养出具有现代素质的教学。”作为支撑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主力军——课件,伴随着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走入了课堂教学中。当前要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已经离不开多媒体课件的使用。那么,如何制作多媒体课件,充分发挥其提高教学水平的作用?本文结合自己多年的课件制作,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4.
执政资源是指执政党履行执政使命、提高执政效能并维护其执政地位所依赖、掌控的各种社会资源的总称,主要包括政治资源、经济资源和意识形态资源.执政方式是执政党为支配和影响政权而建立的一整套体制和机制,是执政党对国家权力的配置、运行、制约所采取的总的调控方式.改革开放把中国带入重大社会转型期,党的执政资源发生的深刻变迁必然要求改革党的执政方式.  相似文献   
25.
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中国实现了决定命运的全国工作重心的转移,揭开了中国融入世界现代化、全球化进程的序幕,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使中国社会进入了转型期.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认为,每次重大的社会转型都伴随着道德精神的深刻变化.事实证明,我国的思想道德状况的确正随着社会转型而发生着深刻变迁.  相似文献   
26.
教师的职业道德包含着教师对教育事业高度的责任感和执着的追求,包含着教师对学生无私而博大的关爱。这是社会对教师职业的要求,也是一位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当前,教师的知识结构和道德水准愈来愈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  相似文献   
27.
张惟英 《北京观察》2002,(11):43-45
社会中间人群作为一个相对稳定的群体,他们的未来与中国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高科技时代中国社会进步的原动力很大一部分会来自社会中间人群.  相似文献   
28.
“三个代表”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次自觉的理论转型。这一转变尽管还处在开端 ,但是它的意义是十分伟大的。有了这一伟大的开端 ,中国共产党将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历程相结合的又一次飞跃 ,社会主义事业在中国又将面临新的大发展的机遇 ,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面向 2 1世纪的明天将充满生机活力。  相似文献   
29.
恩格斯晚年在总结科学发展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 ,对社会发展的“过程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观以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问题 ,进行了具体的探讨 ,提出了一些新的思想 ,作出了新论断 ,生动地表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对于我们今天的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30.
印度现代化与种姓制度政治功能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种姓是印度教社会特有的等级制度 ,本文从政治权力在不同种姓间的分配、种姓会议与司法职能的行使和乡村社会基层政治制度三个视角入手 ,探讨了种姓制度政治功能的变迁 ,这种变迁反映了印度社会现代化过程中的两种趋势 :一是印度社会传统因素的保持与混合 ;二是与传统因素无关的新思想和外来影响的内在化。由是观之 ,在未来的印度社会中 ,种姓制度不可能原封不动的保存下来 ,其衰落之势是不可避免的 ;但同时也应看到 ;这种衰落不太可能会导致种姓的彻底灭亡 ,经过整合后它仍将构成未来印度教社会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