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81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33篇
各国政治   182篇
工人农民   118篇
世界政治   460篇
外交国际关系   319篇
法律   1104篇
中国共产党   3117篇
中国政治   3603篇
政治理论   1245篇
综合类   1535篇
  2024年   64篇
  2023年   285篇
  2022年   344篇
  2021年   367篇
  2020年   325篇
  2019年   209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130篇
  2016年   287篇
  2015年   428篇
  2014年   1004篇
  2013年   854篇
  2012年   1013篇
  2011年   976篇
  2010年   895篇
  2009年   833篇
  2008年   896篇
  2007年   556篇
  2006年   521篇
  2005年   402篇
  2004年   245篇
  2003年   205篇
  2002年   299篇
  2001年   242篇
  2000年   161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9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学习《江泽民文选》的根本目的是要推动各族人民紧跟时代步伐,更好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发展的、前进的学习《江泽民文选》就是要深入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精髓,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思想上  相似文献   
42.
台湾自1895年被日本强行割占后直至当今的一百来年间,其历史变迁的实质,一是回归祖国,二是两岸统一.而这与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这两大政党的"合"与"分"是息息相关的.本文拟就台湾被日本侵略者割占及其后百年的历史变迁为背景,从国共两党关系的角度,探讨台湾的历史命运与国共两党关系的相互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43.
“中国朝着世界大国方向的崛起是可以被管理的。这不一定会引发德国和日本当年崛起带来的恐怖。为中国的崛起干杯吧。”1月11日,提前出版的一期美国《时代》周刊封面文章,少见地为中国崛起“欢呼”起来。许多专家指出,每期发行量高达500多万的《时代》周刊,相当程度上代表着美国甚至西方主流社会的声音。《时代》杂志的报道表明,“中国威胁”以及“遏制中国”,已经不是西方看待中国“最时髦的词汇”,取而代之的是“中国的责任”或“中国的崛起可以管理”之类的字眼,实际上已经接受中国的崛杞。但也有分析指出,中国和西方未来“竞争”的磨合期仍将是长期的。《时代》周刊的文章同时称,“(对中国崛起)也不要感到过于安逸”。  相似文献   
44.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产权纠纷日益增多。一般而言,审理知识产权纠纷不仅要用到法律知识,同时还可能用到相应的专门技术知识。在司法实践中,具体的执法者对专家意见的态度却大相径庭。如何使执法者尊重专家的正确意见?又如何让专家在相应的司法实践中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45.
46.
本文集中探讨了弥勒造像变迁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47.
本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认知结构理论、现代性理论以及面临的时代课题进行了研究,并提供了作者的一种独特理解。  相似文献   
48.
李润泽 《南风窗》2007,(14):83-84
时隔24年,留日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已经从梦想变成日常,从一种人生选择变成人生体验。时代变化了,现在是我们在选择日本。  相似文献   
49.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一个民族的魂。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成为时代发展的重要特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深刻地影响着世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是加快社会主叉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是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迫切要求,是实现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0.
环境时代宪法的权利生态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泉生 《现代法学》2003,25(2):128-136
文章首先指出无论是近代宪法的法理基础———个人主义 ,还是现代宪法的法理基础———团体主义 ,都难以对付当前日益严重生态危机的挑战 ,主张可在团体主义的基础上将生态主义作为环境时代宪法的法理基础 ;而后 ,文章通过对传统宪法价值取向在环境时代所表现出种种局限的反思 ,提出环境时代宪法的价值取向———当代人与后代人 ,人与自然 ;最后 ,文章认为随着环境时代宪法法理基础———生态主义的建立和宪法价值取向———当代人与后代人 ,人与自然的确立 ,宪法将在权利社会化的基础上向权利生态化扩展 ,并围绕“人类和生态共同利益”之保护而精心构建 ,从而极具权利生态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