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9篇
  免费   10篇
工人农民   13篇
世界政治   18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314篇
中国共产党   24篇
中国政治   67篇
政治理论   17篇
综合类   11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孙杰 《法制与社会》2010,(23):122-122
本文通过对刑事申诉案件办理过程中的难点的分析,指出了现行刑事申诉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62.
围绕分期履行债务诉讼时效的起算问题,学界有整体起算说与分别起算说两种观点。在具体适用和司法解释制定过程中,最高人民法院的立场在二者之间来回转变。分期履行债务属于描述性概念,《民法典》第189条以“同一债务”适用标准将其划分为具有同一性的分期履行债务与具有独立性的分期履行债务。经规范技术和价值标准两个维度的检验,该适用标准具有正当性。对于“同一债务”应采用严格解释,以消解司法实践中的争议,避免价值分裂。虽然定期履行债务、滚动支付债务与同一债务分期履行具有一定相似性,但单纯从信赖保护和保护权利人等角度的分析难有说服力,解释学上二者也不符合“同一债务”的标准,不能直接适用《民法典》第189条。  相似文献   
63.
罗马法取得时效在罗马历史的不同时期有不同表现,其中对当代较有借鉴意义的主要是作为补救权原瑕疵的取得时效.通过对罗马法上补救权原瑕疵取得时效的历史梳理和将其与近代善意取得的比较可以发现,两者在逻辑功能、构成要件、内容及立法体例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关联.罗马法取得时效发挥着类似于近代法善意取得的作用.这表明罗马所有权绝对主义的观念并未导致其对交易安全的完全漠视;近代善意取得与罗马法取得时效名异而神似;而近代取得时效与罗马法取得时效名同而实异.  相似文献   
64.
取得时效是指无权利人持续地占有他人财产达到一定期限就取得财产的所有权的制度。文章从取得时效制度的历史沿革、价值、功能和构成要件等方面,比较全面地介绍了这一制度,着重阐述了取得时效的独特价值和功能,深刻地分析了取得时效的经济根源,认为这是一种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法律制度,在我们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时,应该借鉴他国的先进经验,把取得时效制度吸收到我国的现行法律制度中来。  相似文献   
65.
案情回放程某原系北京某公司职工,月工资3500元。因程某对公司制定的薪酬、考勤考核管理办法有异议,双方发生纠纷。2007年5月31日,程某提出辞职,双方解除了劳动关系。但因补付工资问题发生争议,程某向北京市东城区  相似文献   
66.
我国刑法时效制度之立法检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清侠 《河北法学》2005,23(7):67-70
时效制度的本质,是对国家向犯罪人行使刑罚请求权和刑罚执行权的限制。其出发点在于为刑事法律所力不能及处于刑罚真空中的犯罪人设置的一种补救性措施,以此实现国家利益与犯罪的合法权益较好的契合,但我国时效制度的立法,仍处在较为低级的初级立法上。通过对时效制度的立法检视可以发现,要实现时效制度的法律价值,必须打破现行立法的虚假时效意志,使其最终回到时效制度的原点上。  相似文献   
67.
顺应世界刑法发展的潮流,我国刑法中也规定了追诉时效制度。但就现行刑法的已有规定而言,仍然存在诸多的不足。关于追诉时效的起算,仅考虑了犯罪行为的时点,而忽略了犯罪行为与犯罪结果的产生不同步的犯罪行为。关于“法定最高刑”的规定,含义不甚明确,应当进一步明确。关于不受追诉时效限制的规定,应当将“立案侦查”改为“立案”,将“立案侦查的机关”扩大化,将“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修改为“只要是立案侦查的案件,行为人在逃的,不受追诉时效的限制”。  相似文献   
68.
取得时效制是指无权占有人以行使所有权或其他物权的意思公然、和平和持续占有他人的物达到一定期间从而取得所占有物的所有权或其他权利的制度。很多大陆法系国家,如德国、法国、日本、瑞士等都有关于取得时效的规定。其价值在于保证交易安全,稳定社会经济秩序,有利于发挥物尽其用的功能,有利于证据收集和判断以及时解决纠纷,对完善民法制度也有重要意义。随着学界对取得时效制度讨论的逐渐深入和立法机关对相关立法的不断完善,中国未来的民法典必将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内容完备的取得时效制度。  相似文献   
69.
我国诉讼时效中止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诉讼时效制度是基于维护社会交易秩序的稳定。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的价值取向,对权利人的权利进行限制以督促权利人积极行使权利的制度。但这种限制使诉讼时效制度可能成为义务人逃避债务的工具.违反依法依约履行义务的诚实信用原则,产生不公平的结果。诉讼时效障碍则是为避免这种可能的不正义而产生的。诉讼时效中止是诉讼时效障碍的重要类别,其使诉讼时效期间的计算处于暂停状态,是对诉讼时效制度予以合理限制以实现其正当价值的重要方式。我国关于诉讼时效中止制度的规定  相似文献   
70.
范小军 《法制与社会》2011,(28):120-121
追诉时效制度是刑法规定的一种刑罚消灭制度,是对犯罪人进行刑事追诉的有效期限,超过追诉时效就不能行使求刑权、量刑权与行刑权。实质是刑事法律对国家求刑权与行刑权的限制,其中追诉时效的中断与延长是时效制度的核心与关键,本文从刑罚的目的出发,结合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疑问,探讨刑法追诉时效的中断与延长制度的具体标准与刑罚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