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9篇
  免费   10篇
各国政治   6篇
世界政治   1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7篇
法律   89篇
中国共产党   118篇
中国政治   220篇
政治理论   30篇
综合类   4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党的建设》2014,(10):41-41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是一座具有270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是我国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四座古城之一,是我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也是目前我国唯一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古县城。,它以悠久的历史,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  相似文献   
32.
王伟  刘喜涛 《求索》2011,(8):245-247
明清两代士大夫对方孝孺的评论和追忆持续存在,其有一定轨迹可循。从永乐到正统初年,对方孝孺的评论是政治的禁区。天顺朝后,对方孝孺的评价逐渐被朝廷默许。万历年间,对方孝孺的评论成为士大夫的焦点话题。明清易代之际,对方孝孺的追忆具有回归建文政治的寓意。清代对方孝孺的评论主要集中到方孝孺的"忠义"观。通过对明清两代有关方孝孺评论的走势分析,可以透视出士人和朝廷评价标准和视角的差异,以及在差异中的相互渗透和博弈。  相似文献   
33.
1修志是我国独特的一道文学景观,它始于六朝,经宋元发展,至明清而盛,至今已历经千载,不但积累了相当丰厚的成果,而且形式多样,涌现了一大批方志名家,理论研究自明清以来也多有建树,且渐形成一套形之有效的"行文规范"。  相似文献   
34.
《公民与法治》2014,(14):45-46
一代王朝依靠海商打败荷兰强盗 所谓“大明王朝”终于被人民唾弃了。内地流民起义,沿海武装走私,人们自己救自己。17世纪中叶,朝廷不要海权,而沿海人民则以武装走私捍卫中国海权。  相似文献   
35.
廖群  许红 《民主》2014,(2):19-20
<正>苏州,曾拥有如丝绸般华丽柔软的绮梦,是文人笔下的"温柔富贵乡",是丝绸悠久历史的见证之地。有史料记载,大约在5000年前,先民已开始植桑养蚕。明清时期,苏州丝绸生产领衔全国。到民国时期,苏州丝绸产业链完整,制作精良,是享誉世界的中国代表性工业产品。1949年后,经过公私合营,苏州百余家厂整合为振亚、东吴、光明、新苏等四家丝织厂和新光漳绒厂及两个漳绒合作社。苏州丝绸跃上一个新台阶,形成了  相似文献   
36.
严利人 《两岸关系》2007,(11):60-61
明清时期,福建漳浦石榴镇攀龙村大批先民渡台垦荒。后裔繁盛。目前,台湾攀龙林氏裔孙有2万多人,洪氏裔孙1万多人。占台湾人口总数千分之一以上。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林丰正的祖地也在这里。去年以来,林丰正先生两次到攀龙村省亲谒祖,表达浓浓的故乡情。藏在深山人末识的攀龙村引起了世人的注目。  相似文献   
37.
董玉梅 《世纪行》2007,(2):44-48
湖北是千湖之省,武汉是百湖之市。这百湖之市的武汉,必定是不缺桥梁的。从唐代开始,武汉的地界上就有各式各样的桥梁存在。由于时间的久远,很多的桥梁随着河流湖泊的消失而消失了,没有给我们留下可以寻找其踪迹的印痕。明清时期,随着地方历史文  相似文献   
38.
"过密化"理论是黄宗智评价和分析中国小农经济理论体系的核心,主要用来解释中国特定历史时期内"没有发展的增长"这一悖论现象."过密化"状态也同样影响着明清以来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风险及其防范机制.这对分析当今小农家庭风险行为逻辑、政府制度安排也有很大启示.  相似文献   
39.
杨胜荣 《思想战线》2002,28(6):126-129
世界地图在明清时期传播并成为中国人常识观念的一部分,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文化心态上的认知障碍:历史上中国人一方面与异域的交往和对外部世界的了解不断扩展,同时却固守"华夏中心"的观念,认为自己不仅在诗书礼仪方面,而且在地理方位上也居于地球("天下")的中心。真正使中国人接受世界地图的,不是西方知识的传播,而是其枪炮。以传统天下观解体为契机,知识结构转换引发的价值危机构成了中国文化重建的历史起点。  相似文献   
40.
门头沟区斋堂镇爨(音cuan)底下村凭借距今五百多年村史和保留比较完整的500间、70余套明清时代的四合院民居等山村古建筑群,成为市级乃至全国知名的民俗旅游度假村,来村旅游的人数逐年递增,村民在门票、餐饮和住宿等项收入上尝到了不少甜头。但如何挖掘和发挥村子古文化名气的无形资源,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成为村党支部一班人急需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