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0篇
工人农民   31篇
世界政治   38篇
外交国际关系   16篇
法律   78篇
中国共产党   324篇
中国政治   287篇
政治理论   53篇
综合类   77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杨河 《红旗文稿》2012,(23):7-11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科学地总结了中国共产党90多年来的奋斗历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实践经验作出了理论概括,要求全党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对于我们正确把握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前进路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对于一个政党来讲,自信是对于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和前途命运的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22.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和特征的科学预测是中国共产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艰辛探索的理论基础;毛泽东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进行了初步探索与实践;邓小平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进行了重新定位与概括;江泽民关于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进行了深化与创新;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明确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的科学论断,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进行了整合与拓展。实践永无止境,人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认识也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23.
对"什么是真正的教育"的追问引向对教育的内在尺度的深入思考。这既需要诉诸于教育者对自身教育体验的内在反省,更需要借助于经典的教育理论智慧。从古典文明时代教育作为一种启发的智慧,到启蒙时代教育作为理性精神的培植之途,再到现代教育学知识体系中对经验的关注,以及在20世纪对于"面向人的精神领域的教育"的反思,都引向对教育之内涵的深度理解。对教育的内在尺度的探讨区别于从实现外在的目的或功能看教育,而是基于对人之成长发展的关注,即关注教育如何改进学生的经验品质并促进内在精神的觉醒。  相似文献   
24.
1978年,在一篇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问世之后,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席卷全国,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通过这场大讨论,危害多年的极“左”思潮遭到批判,党内外思想日益活跃,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序幕由此揭开。这场大讨论留下的历史启示,就是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相似文献   
25.
李捷 《新湘评论》2020,(9):40-43
每个时代,都有代表这个时代的主题,都有激荡这个时代的最强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主题和最强音,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康庄大道。改革开放的逻辑起点,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逻辑起点,创立邓小平理论的逻辑起点,都是从传统社会主义的思想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在科学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中开始的。  相似文献   
26.
那些年,我觉得你很庸俗。与菜贩讨价还价,为一两毛钱,宁愿花上半天争得口干舌燥。我站在你身边不停地催促,你却不耐烦地说,要走你先走,我的事还没完。有一种不争赢不罢休的决然姿态。最终商贩罢战.看着你心满意足骄傲地扬着笑脸,我实在弄不明白,一两毛钱.真的有这么重要?  相似文献   
27.
人要很好地存活下去,社会要可持续生存地发展,需要环境为其提供土壤和条件。环境之于人和社会,原本就是一种资源,这种资源构成了国家社会谋求可持续生存发展的基础性、动力性软实力。社会谋求发展的当代进程中所面临的全部存在危机和生存风险,最终源于环境资源的自生境能力的衰竭。因而,立足未来而节制现实,制定环境资源代际储存之基本国策,全面探索环境资源代际储存的广泛社会方式,构成"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基础与前提。  相似文献   
28.
“(X)真是”与“X也是”都用来表示埋怨,其用法差异表现在:组成成分上,二者在主语“X”是否省略,“X”与“真/也是”之间是否可以添加语气副词,之后除“的”外是否可以添加其他语气词的限制存在差异.语义表达上,二者表达的埋怨类型不同,语义自足性也存在差异;同等情况下,“(X)真是”所表达的埋怨程度高于“X也是”.造成二者用法差异的原因是“真是”与“也是”语法性质的不同.  相似文献   
29.
微信息     
姚敏茹 《党课》2012,(9):128-128
@党课半月刊V(党史上的今天)1978年5月10日,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次日,《光明日报》全文转载。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由此拉开了序幕。  相似文献   
30.
《理论导报》2014,(4):10-10
面对历史和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提出"赶考"问题:中国共产党人能不能打仗,新中国的成立已经说明了;中国共产党人能不能搞建设搞发展,改革开放的推进也已经说明了;而能不能在日益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坚持住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需要一代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继续做出回答。要继续把人民对我们党的"考试"、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验的"考试"考好,努力交出优异的答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