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03篇
  免费   168篇
  国内免费   29篇
各国政治   230篇
工人农民   24篇
世界政治   360篇
外交国际关系   456篇
法律   1734篇
中国共产党   635篇
中国政治   1226篇
政治理论   554篇
综合类   1081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18篇
  2022年   150篇
  2021年   146篇
  2020年   151篇
  2019年   113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99篇
  2016年   128篇
  2015年   201篇
  2014年   425篇
  2013年   362篇
  2012年   499篇
  2011年   498篇
  2010年   435篇
  2009年   461篇
  2008年   513篇
  2007年   394篇
  2006年   320篇
  2005年   287篇
  2004年   205篇
  2003年   194篇
  2002年   175篇
  2001年   129篇
  2000年   114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孙光宁 《北方法学》2014,(4):137-145
宪法解释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认可,而在宪法解释方法的历史发展中,存在着两大分支:德国传统和美国传统,二者分别以文义解释和原旨主义为主导性解释方法。虽然两种传统有着诸多差异,但从20世纪以来却出现了趋同的倾向,以重视社会学解释方法为集中表现。在两种传统的差异与趋同中,中国宪法解释可以受到多方面的启示,包括回归宪法文本、期待个案发轫、扩展主体范围和重视社会效果等。  相似文献   
982.
性别本质主义在当代受到了大量女性主义者的批判,因为这一立场对于生物本体论的采纳不仅影响了女性的自由与解放,更是对性别平等目标的阻碍.但是,这一理论并非一无是处,维特就在《性别形而上学》一书中对性别本质主义作了具体分析,并提出了一种新的可能性,即性别联合本质主义,以实现对性别本质主义的辩护.尽管维特提出的社会个体概念以及...  相似文献   
983.
984.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提出使高校创业教育得到快速发展,普及高校创业教育成为一种趋势。现阶段,高校创业教育存在教育理念滞后、激发创业动因单一、创业指导理论针对性不强、创业体验缺乏深度、教师创业经验匮乏等问题。普及高校创业教育,既要完成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又要遵循创业活动的基本规律,要从搭建框架、设计课程、拓展领域、加强实践、营造氛围几个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985.
英格尔哈特的“后物质主义”价值观认为,在后现代社会,人们不再关心经济增长,而是更加强调生活质量和生态环境,更加强调个性自由和自尊。互联网是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中国青年也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的影响。在这一价值观的影响下,网络虚拟社会中的青年道德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道德意识方面的个人主义色彩浓厚;道德行为方面的自律能力不足;道德准则难以约束网络言论方面的自由民主权利。在网络虚拟社会中,青年道德出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三个:网络本身的多元性、开放性对青年认识产生误导;网络立法和网络监督等方面比较滞后;“后物质主义”价值观对青年网络道德的影响。针对网络虚拟社会中青年道德问题,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治理:健全针对青年人的价值观导向机制;完善网络立法和网络监督体制;重建公开、参与、积极的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986.
987.
988.
1922年2月10日,党组织以中华女界联合会的名义,在上海南成都路辅德里623号A(今成都北路7弄42~44号)创办了第一所女校--平民女校。校长李达曾概括过平民女校的特点:“一、为无力求学的女子设工作部,帮助介绍工作,工资可以维持自己的生活,实行工读互助主义。二、为年长失学的女工设专班教授,便于最短时间灌输最多知识。”  相似文献   
989.
990.
夏江皓 《法学》2022,(3):112-125
离婚财产分割协议的物权变动规则在理论和实务上争议较大,迄今未有定论。离婚财产分割协议的物权变动在物权法的体系定位中属于基于法律行为发生的物权变动。从婚姻关系当事人内部关系的视角看,支持意思主义物权变动模式的理由无法提供有说服力的理论依据,而且通过文义解释、体系解释、目的解释和比较法考察的方法,均可得出离婚财产分割协议不具有直接发生物权变动效力的结论。从婚姻关系当事人与第三人外部关系的视角看,无论将意思主义模式中的登记对抗解释为离婚财产分割协议本身的登记,还是将其解释为特定财产物权变动的登记都存在无法解决的弊病。此外,形式主义模式对婚姻关系当事人的保护也并不比意思主义模式逊色。因此,离婚财产分割协议的物权变动应当遵循《民法典》物权编的一般物权变动规则采形式主义模式,而不因婚姻关系的特殊性构成物权编规则的例外,由此也有利于《民法典》婚姻家庭编与物权编的互动与协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