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0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5篇
工人农民   20篇
世界政治   9篇
外交国际关系   27篇
法律   35篇
中国共产党   170篇
中国政治   269篇
政治理论   23篇
综合类   3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提倡多文茶,少武酒酒和茶在中国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因此,有人将它们形象地比喻为“千岁老友”。但两者却具有着截然相反的性情,一个火暴、喧嚣、猛烈,酷似武将,一个沉稳、清静、恬淡、犹如书生。也有将酒和茶比喻为男性女性的。如老舍先生。  相似文献   
62.
张襦心 《新民周刊》2012,(28):37-39
交游茶界,亲见、听闻怪现状之多,深觉触目惊心。所谓爱之深,责之切。仅整理一二,列举如下。中国只有茶叶品类,没有真正闻名于世的茶叶品牌,留下"7万中国茶企为何拼不过一个立顿"的伤心事。如今,甚至连茶叶安全的底线,也岌岌可危。乱翻书之时,发现我国茶叶造假一脉"源远流长"。清代李汝珍在《镜花缘》中,便借紫琼之口,将种种骇人...  相似文献   
63.
排行榜     
《工会博览》2008,(18):50-50
“符号中国系列”丛书由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全套包括《中国印》《中国书法》《中国玉》《中国京剧》《中国瓷》《旗袍》《北京胡同》《太极》《中国茶》《中国玉》《中医》《笔墨纸砚》等12本书。是中国出版界第一次对“中国传统文化符号”进行的全景式扫描、梳理和记录,以朴实的语言和生动的图片展现传统文化的内涵和韵味,忠实地记录着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进而更好地保护、弘扬和传承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64.
《天津支部生活》2009,(12):35-35
也许你从没听说过八里桥这个地方,但是你的日常生活往往又与它相关:当你随手端起一杯茶小饮,可能这个纸杯就出自八里桥;当你外出就餐或者去买快餐时,可能用的纸盘纸餐盒就来自八里桥;当你购买各种日用商品时,可能它的纸制包装就产自八里桥  相似文献   
65.
杨柏 《当代贵州》2009,(19):42-42
现阶段,品质优异的贵州绿茶因产销外部性问题没解决,仍处于国际绿茶供应链的最底端。对贵州而言。在茶外做茶振兴的文章,发展与茶生产相关的生产者服务业。可能是一个紧迫的专业问题。  相似文献   
66.
67.
“茶,点苍,树高二丈,性不减阳羡,藏之愈久,味愈胜也。”稍懂茶道的人都知道,这句带有古典意味的描述,说的就是普洱茶。  相似文献   
68.
“监狱茶坊”貌似时尚的主题娱乐休闲,已经突破了法律底线,理应被严厉禁止。“你想尝试充当犯人被囚禁的感觉吗?以时尚和监狱为主题的时尚主题茶坊,绝对让你耳目一新。”8月19日,苏州市一家“监狱式”休闲茶吧正式营业,从8月12日  相似文献   
69.
文化是构成民族认同的核心要素,文化交流是增强两岸认同意识、坚持和平发展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重要路径。云南包括茶文化在内的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为对台文化交流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其中尤以普洱茶文化为盛。普洱茶在台湾传播和发展的历史悠久,普洱茶文化辐射力强,不但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与云南各少数民族的文化息息相关,与云南的现实社会发展关系密切。鉴于对普洱茶的共同爱好,以及云南和台湾在普洱茶文化和产业上各具特点,若以普洱茶开展经贸合作,不仅前景广阔,且能带动发掘出两岸的合作潜力,共同携手弘扬中华文化,牢固经济和精神的纽带,为和平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70.
在历史文化的演进中,茶原本是平常日用之物,与佛教结缘之后,越来越散发着灵性悠远的气息,对寺僧日常生活乃至修行开悟皆发挥着莫大的作用。"茶禅一味",其精髓是茶与禅在精神上的相通、都重在清远、冲和、幽静的化境,这一提法起源于中国,流传到海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世界文明亦贡献出一份力量,其增益于世道人心者可谓多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