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8篇
  免费   11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3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42篇
中国共产党   9篇
中国政治   117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10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王剑辉 《政法学刊》2003,20(4):71-72
在截查暴力犯罪嫌疑车辆的行动过程中,警察往往处于“敌暗我明”的现场状态,行动中具有较强的对抗性和较大的危险性,因此要求警员在临战中应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必须坚持“有备无患,攻防结合”的临战处置原则,牢固树立“依法、合理、有效使用武器”的指导思想。为严厉打击违法犯罪,尽可能保证警察自身安全,民警应养成严谨规范的执法行为,始终坚持“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原则(这里“有”指犯罪行为并有加害警察的可能),民警在执行车辆查控的警务活动当中,在思想上应时刻提醒自己——“接近嫌疑目标就意味着危险的开始”,要克服恃勇轻进、尚勇轻谋、冒险蛮干的轻敌麻痹思想,努力做到有勇有谋、沉着应战。  相似文献   
132.
通过两代独生子女的个性心理特征及其形成背景的分析,力求从心理学以及犯罪心理学视角,探索第二代独生子女暴力犯罪的主客观原因,为今后青少年暴力犯罪的预防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3.
暴力犯罪心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矛盾日趋突出,犯罪率急剧上升。其中,暴力犯罪是我国目前刑事犯罪活动中十分突出的犯罪现象,社会危害性极大。研究暴力犯罪的原因、心理机制、犯罪者的人格特征,从而提供预防和控制犯罪的途径,就成了当时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因此,本文从暴力犯罪心理这一方面进行分析,希望对预防暴力犯罪、维护稳定的社会秩序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4.
俞倩 《天津检察》2009,(1):39-39
笔者认为不应降低刑事责任起始的年龄,理由如下:一、降低刑事责任起始年龄与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能力不符。未成年人犯罪中突显生理成人化和心理幼稚化,其犯罪以侵犯财产权案件为主,兼有暴力犯罪和性犯罪等侵犯人身权案件。其中以暴力犯罪最为典型,很多未成年人仅为了哥们意气或者些许琐事就大动干戈,造成严重后果。未成年人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并不是平衡的,虽然身体、智力发育加速,但其心智并不成熟,不能很好的‘辨认和控制自己的行为、预料到自己行为带来的后果。降低刑事责任的起始年龄而惩罚其幼稚、无知是不妥当的。  相似文献   
135.
美国国土面积为9363000平方公里,人口是25870万人。其中:白人占75%,西裔占9%,黑人占13%,亚裔占3%,印地安人略低于1%。 近年来,美国社会很不安定,刑事犯罪日益增多。自八十年代以来,美国的犯罪浪潮,一浪高过一浪。据1995年美国司法部公布的材料,截止到1994年,美国的服刑人数为510  相似文献   
136.
王彬  胡峻梅  李宝花  胡泽卿  林勇 《证据科学》2007,14(1):I0024-I0028
目的 探讨法医精神病学鉴定中精神障碍患者涉嫌暴力犯罪的犯罪学和人口学特征.方法 采用自编法医精神病学鉴定案例登记表,对符合标准的206例被鉴定者进行犯罪学特征和人口学资料的收集.根据鉴定诊断分为精神障碍组(167例,81%)、无精神病组(39例,19%),对两组的犯罪学特征和一般人口学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精神障碍暴力犯罪者男性为154例(92.2%),女性13例(7.8%),40岁以下者133例(79.6%),小学文化水平以下者93例(57.7%),农民和无业者133例(79.6%),未婚者和婚姻家庭不健全者104例(62.3%),并且与无精神病组相比在人口学资料上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精神障碍组与无精神病组比较分析发现作案预谋(χ^2=40.22,p<0.01)、目标确定(χ^2=32.843,p<0.01)、作案后表现(χ^2=36.979,p<0.01)、作案动机(χ^2=82.333,p<0.01)、与被害人的关系(χ^2=23.138,p<0.01)、自称遗忘(χ^2=36.229,p<0.01)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精神障碍患者的暴力犯罪多为突发性,常无预谋,目标多为临时确定,多无动机或动机不明确,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作案后多无反侦查表现.无论有无精神障碍,暴力犯罪者多为40岁以下未婚青壮年男性,且文化水平大多较低,农民和无业人员居多.  相似文献   
137.
暴力犯罪被害人问题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暴力犯罪是以人身加害或心理强制为主要特征的一类犯罪。在暴力犯罪中,加害人对被害人的选择既受其加害目的的支配,也为被害人的自身状况和特有的被害情境所影响。从暴力犯罪加害人的加害目的以及被害人自身状况角度分析,加害人对被害对象的选择与被害人的生理与心理特征、社会角色与社会活动特征、被害人的过错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至于被害情境的出现,更多的则与加害人能否获得犯罪收益和能否逃避惩罚具有较大的相关性,从这个角度讲,被害人所处的客观情境对加害人具有诱导作用。所以,从被害人方面预防暴力犯罪,必须要树立加害人与被害人一体化的观点,着眼于在加害人与被害人的互动中降低易被害因素在行为人中出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8.
章文 《警界科海》2003,(10):20-22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犯罪与反犯罪的历史。在与形形色色犯罪活动的长期交锋中,各种刑事技术应运而生。如今,为对付日趋科技化与智能化的犯罪活动,心理绘像(psychological profiling)技术随之走俏——这是一门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精神医学、犯罪学等社会行为科学的理论对某一特定暴力犯罪类型进行犯罪心理痕迹检视、剖析的罪犯辨识技术。  相似文献   
139.
暴力文化与暴力犯罪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暴力文化是反映暴力行为发生过程、后果及暴力行为规范的文化,属亚文化范畴,具有多样性、凶残性、欺骗性等特征,是诱发暴力犯罪的“加速器”。因为它能为暴力犯罪提供诱发氛围、价值取向、社会暗示和模仿范本等,所以,要控制暴力犯罪,必须采取有力措施遏制暴力文化泛滥,同时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消解暴力文化等。  相似文献   
140.
洪乐为 《法制与社会》2011,(21):186-187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近年来,我国一系列的“非典型”暴力犯罪案件引发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其犯罪主体是属于受教育程度良好,社会地位较高的社会“优势群体”。本文以“知名医学专家肖传国雇凶伤人案”、“原济南市人大主任段义和炸死情妇案”、“原温州瓯海区委书记谢再兴杀害情妇案”为例,对当代中国社会“优势群体”的暴力犯罪心理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的犯罪预防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