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篇
  免费   8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8篇
法律   78篇
中国共产党   35篇
中国政治   56篇
政治理论   29篇
综合类   2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从目前存在赦免制度的国家来看,适用赦免可以起到稳定社会、安抚民心和节约司法资源等作用。由于我国民众思想上深受传统法律重刑观念的影响,法律上缺乏明确的实体和程序规制以及当前严峻的治安形势,我国赦免制度的实施举步维艰,逐渐被虚置。我们应完善赦免制度,营造出一个能充分发挥赦免功效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222.
公共行政学百年历史上,有两条彼此冲突却又相互支撑的路径:管理主义取向和政治哲学取向。前者强调将行政科学化,用逻辑实证主义的方法研究公共行政。后者主张学科的多元化,并强调公共行政学离不开诉诸哲学价值的规范研究。西蒙是管理主义途径的代表,沃尔多是政治哲学取向的领军人物,他们俩曾就公共行政学的性质、学科身份、研究方法论等展开过激烈的论战。回顾"西-沃之争"有助于理解公共行政学的发展历史与科学内涵,有利于更好地把握我国公共行政学目前存在的种种不足。对这些不足的改进,是我国公共行政学健康发展的不二法则。  相似文献   
223.
私人侦探业最初产生于西方国家,并且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然而在我国,私人侦探业尚属于“新生事物”,从1992年它在上海出现到现在,不过十多年时间,但近年来却呈现迅猛发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224.
马丽 《法人》2008,(9):19-21
先后拿下三联商社两大宗股权,国美及其关联公司以19.7%的股权稳稳坐上了三联商社第一大股东的席位。长达半年之久的股权之争暂时落下了帷幕,但其间的是非风云,至今仍被争论不休。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著名公司法专家刘俊海教授接受《法人》记者的专访,从法律角度解读国美与三联的是与非。  相似文献   
225.
"问题与主义"之争的双方批判了冒牌"主义",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要素--马克思主义.批判了空谈"主义",强调中国实际问题的重要性,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出发点--中国实际.批判了照搬"主义",初步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关系.实质上已具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初步意蕴.  相似文献   
226.
唐海华 《新视野》2006,(2):69-71
近代西方的入侵引起了中西之争,更引起了古今之争。在思考传统与现代关系的过程中,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由于急迫的功利主义需要,在“以思想文化解决问题”的主导下,对传统和现代进行形式主义的比较,导致对传统做简单的整体性肯定或否定,形式主义的思维方式使得知识分子很容易从保守的立场转向激进反传统主义的立场。今天,在传统与现代关系的处理上必须放弃形式主义的二分法,对于传统应当采取批判兼继承的创造性转化策略。  相似文献   
227.
吴燕 《传承》2008,(23):28-30
1793年9月14日,一次历史的会见在热河避暑山庄进行。乾隆皇帝在那里会见了一群远道而来的英国客人——英国特使马戛尔尼和他的助手。  相似文献   
228.
可持续发展是全球的共同目标,但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围绕环境与发展的关系问题,国际上一直存在着南北之争。本文分析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产生分歧的原因,并从实际出发,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具体目标和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29.
韦伯伦理学说是当代"韦伯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贯穿于韦伯伦理文本中的"诸神之争"、"世界诸宗教之经济伦理"以及伦理理性化与现代生活方式之间的关系等问题,成为对韦伯伦理学关注的焦点.对"伦理是一种生活方式"命题的发掘,则为韦伯道德哲学的建构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230.
中华法系最重要的特点是道德法律化、法律道德化,即"礼法合一"。而在"礼法合流"中,礼和法的地位并不是平起平坐的,而是"以礼为主","以礼统法"。本文试图分析中国社会历史上的"以礼统法"现象,阐述其发展,剖析其深层次的社会和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