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25篇
中国共产党   19篇
中国政治   31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1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金炜 《人民司法》2012,(12):29-31,1
为了加强管理,许多企业不断探索和完善单位规章制度,甚至直接仿效国外的一些先进管理经验,如用人单位常用的绩效考核办法——末位淘汰制。如果企业把末位淘汰制作为单位规章制度已履行了告知义务,或已把其规定为劳动合同的内容,那么末位淘汰制能否作为企业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定条件,该如何认识和界定其性质呢?  相似文献   
42.
付建国  张伟  王凯 《人民司法》2020,(11):13-16
【裁判要旨】末位淘汰考核机制本身存在“客观上必然有人被淘汰”特性,但不应全盘否定,而应根据企业末位淘汰条款是作为劳动合同的解除条款、工作岗位调整还是作为用工录入条件等,区别不同情形来认定末位淘汰内容是否违反了法律规定、是否超出企业自主经营权范畴,同时要兼顾平衡企业用人自主权,综合判断末位淘汰考核机制的具体内容是否具有合法性。  相似文献   
43.
陕西省汉中市勉县县委、县政府按照《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年-2012年工作规划》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要求,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在全县党政机关推行一把手末位表态制。  相似文献   
44.
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司副司长董平去年底在深圳表示,很多单位和企业采用的“末位淘汰制”是没有法律依据的,《劳动合同法》中企业解除合同的情形中没有包括“末位淘汰制”。  相似文献   
45.
末位淘汰制源于西方企业的管理方式,它有利于调动员工劳动积极性、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暴露出有损员工尊严、不符合员工心理、造成同事关系紧张等弊端。本文在新的劳动合同法颁布施行的前提下,分析末位淘汰制合法性问题,分析其存在的弊端,并探讨制度自身的改革与完善。  相似文献   
46.
有些高校实行学位论文末位淘汰制度,由此产生了种种争议.本文认为实行毕业论文末位淘汰制度是合法的,为保证实施末位淘汰制度的公正性,需要建立科学的毕业论文量化考评体系与实行末位淘汰制度的正当程序.  相似文献   
47.
末位淘汰制这一绩效管理方式,在最大限度地挖掘员工潜力,达到个人绩效的最大化方面有着积极的意义,广为一些企事业单位采用。南阳一家银行末位淘汰了三名职工,三名职工认为“末位”和劳动能力并不是一个概念,单位“末位淘汰’’他们不合法.遂申请劳动仲裁。劳动仲裁要求银行给三人安排或调整工作岗位。银行不服,将三名职工诉至法院。  相似文献   
48.
《人事天地》2008,(1):57-57
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司副司长董平不久前在深圳表示,很多单位和企业采用的“末位淘汰制”是没有法律依据的,《劳动合同糊中规定企业解除聘用合同的情形中没有包括“末位淘汰制”。  相似文献   
49.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