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76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8篇
各国政治   38篇
工人农民   90篇
世界政治   200篇
外交国际关系   85篇
法律   1047篇
中国共产党   683篇
中国政治   1336篇
政治理论   386篇
综合类   66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106篇
  2014年   347篇
  2013年   361篇
  2012年   367篇
  2011年   344篇
  2010年   381篇
  2009年   386篇
  2008年   420篇
  2007年   316篇
  2006年   317篇
  2005年   196篇
  2004年   138篇
  2003年   115篇
  2002年   148篇
  2001年   119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确立和谐统一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人在自然界的各种活动,不是一种纯粹的生物学意义上的行为,而是有着一定的社会属性的。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仅要遵循自然客观规律,而且要按照社会规范要求加以衡量。从道德意义上说,维护环境方面的基本伦理原则要求有以下几方面:一、坚持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要求人们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可持续发展旨在创造一个人与自然能够相互融洽、共生共存、共同发展的…  相似文献   
72.
妇女就业中遭受“隐性歧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妇女在就业中遭受"隐性歧视",已成为阻碍妇女成为先进生产力创造者的社会问题.真正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从根本上转变传统观念,树立科学的男女平等观,鼓励妇女从家庭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这是消除就业"隐性歧视"的根本;其次,要致力于提高妇女文化素质、心理素质,使妇女有实力去竞争合适的岗位,这是消除就业"隐性歧视"的关键;最后,要健全保障妇女就业的政策法规,制定具体的、切实可行的监督管理措施,使侵犯妇女平等就业权利的行为能够受到严厉惩处,这是消除就业"隐性歧视"的保障.  相似文献   
73.
在我国宪法诉讼与违宪审查机制尚未建立的情况下 ,要解决行政权行使过程中的“歧视”、“不公平对待”的问题 ,有效途径是在行政诉讼中建立平等保护机制。行政诉讼的平等保护机制既包含公民平等保护请求权又包括法院的平等保护审查权。通过这一对互动的权利 (权力 )来实现司法权对行政权的监督 ,保障受到行政权侵犯的公民权利受到平等保护的救济。  相似文献   
74.
毛泽东一生高扬"自由"、"平等"、"生存"和"发展"的人权旗帜,圆满地解决了近代中国最大的人权难题--国家独立权,为根本改变中国人权状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争取国家独立权,实现民族生存权;争取民主自由,保障平等人权;争取经济和社会文化权利,改善人民生存权和发展权;重视社会底层群体的人权,保证少数民族和妇女享有同等人权;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特殊人群享有基本人权.  相似文献   
75.
在中国近代政治革新历程中 ,民权论是有极大号召力的民主权利话语。民权的含义比较复杂 ,既吸收了近现代西方社会政治学说的民主权利思想 ,又融会了传统民本观念 ,具有综合性与民族性。分析它的历史演化 ,可以把握其在具体政治斗争语境中的取向。通过与含义相近的概念如民本、民主、人权、自由、平等作比较可以加深理解其含义 ,辨析其特性。  相似文献   
76.
公平的关键是社会权益平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小萌 《理论探讨》2005,3(6):102-103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日益扩大,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要解决收入差距过大问题,关心弱势群体,不是丢掉效率优先,要求公平分配,而应寻找造成问题的根本性原因:社会不公、权益不平等。应加大改革的力度和进度,从源头上治理社会权益不平等,实现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77.
从高校招生谈受教育权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教育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高校在依据法律、法规的授权行使招生自主权的过程中,因缺乏必要的监督和制约,其权力过于自由与宽泛,极易侵害受教育者的受教育权,尤其是平等的学习机会权。高校所行使的招生自主权,实际是一种公权力,所以其行使过程中应遵循行政程序法方面的基本原则,鉴于该权力的特殊性与事后救济的困难性,在其权力行使前应引入听证制度,并加强有关教育方面的行政立法,以加强对教育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78.
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来,我国平等权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如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男女之间不同程度的不平等及各种特权现象.这些不平等问题既是长期计划经济体制及其惯性的产物,也是平等权理论自身缺陷所致和封建主义思想影响的结果.因此,不平等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加快体制改革的步伐,逐步废除某些不平等的制度和政策,完善法律法规,提高广大公民的权利意识和平等意识,同时要加强平等权的理论研究,坚持不懈地反对封建主义.  相似文献   
79.
公平与正义属于同一层次的范畴,具有自由与平等双重含义。自由是强调机会均等的公平,平等是强调结果均等的公平。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人的公平观正在发生由强调结果平等到强调机会平等的变化。危及当前社会安定的因素不是机会均等条件下的结果的不平等,而是由机会不均等所导致的结果的不平等。  相似文献   
80.
推进男女两性平等协调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妇运》2005,(7):1-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部署了经济建设、政冶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总体布局,体现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丰富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容,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坚实、更完善的理论基础。和谐社会战略部署的提出,对妇联组织牢牢把握大局,推进新世纪新阶段妇女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