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1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7篇
工人农民   22篇
世界政治   36篇
外交国际关系   23篇
法律   659篇
中国共产党   128篇
中国政治   462篇
政治理论   58篇
综合类   11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129篇
  2013年   113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120篇
  2008年   156篇
  2007年   150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81.
国土资源部: 你部《关于建立全国地面沉降防治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请示》(国土资发[2007]122号)收悉。现批复如下:  相似文献   
682.
科技前沿     
相邻关系——在民法上是指权利人依法处理不动产相邻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权利人之间在通行、通风、采光等方面产生的各种关系,以保障其必需的生产和生活。  相似文献   
683.
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专业硕士研究生杜江涌在来稿中指出:诉讼时效开始后,权利人不在法定期间行使权利,就要承受时其不利的法律后果。如果在时效进行期间,非由于权利人原因障碍其行使权利的情况下,继续计算时效时权利人就是不公平的。诉讼时效的中止、中断和延长,就是针时时效进行障碍,而使时效进行对权利人公平发生法律后果的制度。  相似文献   
684.
截至2007年底,我国网民数量已经达到2.1亿人,很快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网民数量最多的国家,这是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针对互联网全行业第21次调查报告所公布的数据。网民数量增多的同时,涉及的侵权纠纷也日益增多。2006年7月1日实施的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对网络知识产权作出了新的规定,网络转载他人作品必须取得权利人许可,未经许可的转载侵犯了作者的著作权。请看  相似文献   
685.
《电子知识产权》2005,(6):42-44
2、严格依据法律规定的方法确赔偿额。但对于法定赔偿的具体因素有必要予以规范。现行《著作权法》规定了三种损害赔偿的计算方法, 这三种方法基本能够适应审判实践的需要。使用这三种方法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何处理好它们的关系,即有无适用的先后顺序。对此北京市各级人民法院的做法是:第一,根据当事人的选择,即如果原告特别明确提出适用哪种方法则法院就应当适用该方法;第二,法院应当首先适  相似文献   
686.
干部要坚定自己的改革思路.再说服部下.上司.同事等,新思路不能一经提出就马上得到一致同意.“这很好,干吧”,而应是“这哪行”.部下、上司、同事一致反对才好。即有争议的改革思路才好。  相似文献   
687.
<正>本刊已许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在中国知网及其系列数据产品中、并许可《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北大法宝》、《维普信息资源服务系统》、《超星数字期刊》和《91阅读网》等单位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使用本刊全文。作者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并支付。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的行为即视为同意我  相似文献   
688.
目前我国的司法实践对个人信息侵权的保护采用了具体人格权中隐私权的路径,它无法对个人信息商业化利用伴随的财产利益进行全面的保护.在我国的个人信息保护立法中,是采用“以人格权为中心、包含财产利益和人格利益两部分内容的一元模式”,还是“以包含个人信息的精神利益和财产利益为导向的人格权和财产权二元模式”,需要借助经济学的分析工具.此外,基于价值的多元,任何权利的运行都要有个界限,个人信息权亦如此.在遭遇言论与表达自由、信息的自由流通、国家安全和权利人的同意四种情况时,个人信息权的保护力度要“克减”.当然,这四种“克减”场域仅仅是基于“类型化”的分析,具体的案件还要进行具体的“利益衡量”.  相似文献   
689.
社会契约视域下的国家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迅 《河北法学》2008,26(3):37-46
社会契约是一种关于国家与社会的存在原理。其基本划分是社会契约与政府契约,其理论旨趣是探究国家何以合法与社会何以可能,其理论形态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历史变奏。但其基本精神始终不散:国家源于人民的同意,政府基于人民的委托;反过来,政府恪守承诺、保障人权,实现社会正义,这是无可推卸的国家责任,也是国家与政府合法性之实质基础。社会契约虽非历史的,但不减其合法性判准的实践现实性。  相似文献   
690.
本研究在劳动过程的理论视角之下,探讨了网络文学生产进程中的劳动控制和抗争如何展开。通过在线观察和深度访谈的方法,本研究发现网络文学平台通过产量竞赛、创意规训和权责置换的方式,分别达成对"执行""概念"和"契约"的控制;网文写手通过"为爱发电""公平感知"和"欲望治理"等策略对生产过程中的高压管控和职业风险进行认同。与此同时,网文写手也通过个体抗争和社群联结的方式建立起劳动过程中的主体性,以实现自我保护和权益争取。本文揭示了数字创意产业中劳动过程运行的内在机制,对劳动过程理论进行了语境化的拓展,并指出了平台劳工意识觉醒、社群联结和劳动抗争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