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241篇
  免费   524篇
  国内免费   222篇
各国政治   355篇
工人农民   564篇
世界政治   1122篇
外交国际关系   455篇
法律   12411篇
中国共产党   17294篇
中国政治   14823篇
政治理论   4648篇
综合类   8315篇
  2024年   121篇
  2023年   711篇
  2022年   921篇
  2021年   1226篇
  2020年   1275篇
  2019年   484篇
  2018年   242篇
  2017年   444篇
  2016年   714篇
  2015年   1228篇
  2014年   4924篇
  2013年   4325篇
  2012年   4012篇
  2011年   4455篇
  2010年   4775篇
  2009年   4255篇
  2008年   4936篇
  2007年   4223篇
  2006年   4509篇
  2005年   3466篇
  2004年   2277篇
  2003年   1704篇
  2002年   1887篇
  2001年   1516篇
  2000年   809篇
  1999年   205篇
  1998年   76篇
  1997年   78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从婚内无"奸"到婚内有"奸",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然而在现代社会,婚内强奸行为是否构成犯罪?这已成为当前社会探讨的焦点问题.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男女两性关系的特殊性和已婚妇女相对于丈夫是否享有性的自由权利以及我国是否具备将婚内强奸行为认定为强奸罪的社会基础都将成为决定婚内强奸行为是否构成强奸罪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993.
中国的社会转型本质上是一种制度转型.由于此时社会外在制度的有效供给不足,往往会引发某种程度的社会信任危机.因此,加强外在制度的有效供给是克服社会信任危机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994.
论经济权利的宪法保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权利是由传统的自由权性质的经济自由发展而来的新型权利,它具有国民要求国家积极作为的社会权性质.出于保障公民独立的经济地位的需要,现代宪法中的经济权利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逻辑自足的复合权利,主要包括劳动权、财产权、社会保障权.其中财产权是对传统的经济自由的吸纳,劳动权、社会保障权则是新发展出来的社会权,目的在于弥补传统经济自由的机会平等的不足,为公民的独立经济地位的形成创造条件平等.经济权利的宪法保障也呈现出多样性,对财产权的保障仍然延续了传统的妨害请求的模式,而劳动权、社会保障权则依照国情,采用方针条款、宪法委托、制度保障、作为请求等复合模式.就我国宪法来看,经济权利的性质和内涵仍存在争议,宪法保障仍不完善.  相似文献   
995.
文章就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基层组织的角色定位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阐述解读了十六大的有关论述,分析了发展市场经济、基层自治和治理结构、领导体制变化带来的新情况,提出发挥政治职能和体现党的领导作用是基层党组织的基本功能和基本角色定位,强化服务、引导、协调、整合及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的职能是基层党组织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的改革。深化了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和认识。  相似文献   
996.
公有制主体地位新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内涵问题,是国内外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界长期关注的一个重大基础理论问题.从哲学、经济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在规定整个基本经济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的视角上,公有制"主体地位"的科学内涵,应当是指公有制占据主导地位,而不是指公有制占据多数地位.少数占据主导地位的公有制经济,也能够规定整个基本经济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所谓公有制占据主导地位,实际上就是公有制占据宏观调控地位.所谓社会主义经济,实质上就是主要由此所规定的普遍幸福主义的经济.因此,在适当的时机,我们也应当考虑将"公有制主体地位",正名为"公有制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997.
党的十六大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奋斗目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就需要我们充分理解人的全面发展问题提出的背景及其重大意义,认识人的全面发展的深刻内涵,努力探索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途径和方式,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98.
张波 《桂海论丛》2004,20(6):29-31
目前,中国正处在从人治文化走向法治文化的转型期,从法律文化转型的角度来看,公务员应该摒弃权力至上主义,确立法律至上意识;应该摒弃法律虚无主义,全面确立法的功能意识;应该摒弃法律工具主义,全面确立法的价值意识;应该摒弃法外特权观念,强化法的责任意识。这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也是目前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努力建设法治政府的需要。  相似文献   
999.
党的三代领导人先后提出各自的区域经济发展思想,其根本原则都是与时俱进。在指导思想上分别提出区域经济平衡发展、非均衡发展和协调发展;在战略要求上分别提出平衡工业布局解决内地经济落后问题、抓住机遇加快东部发展和市场化运作实现东西部协调发展;在主要目标上分别提出建立独立工业体系、缩小与发达国家经济差距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在基本内容上分别实施重点发展内地工业、沿海开放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在发展方针上分别提出沿海支持内地、部分地区先富和优势互补、各具特色等。  相似文献   
1000.
2001年10月27日在我国加入WTO的前期,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我国现行的《商标法》进行了一次全面的修改,不仅完善了我国的商标法律制度,同时也使我国知识产权法律规范更加符合WTO体制对知识产权保护的要求。本文对照分析Trips协议的规定和此次修改的内容,旨在说明此次《商标法》的修改与国际法律规则的成功接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