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74篇
  免费   240篇
  国内免费   33篇
各国政治   69篇
工人农民   155篇
世界政治   398篇
外交国际关系   96篇
法律   6111篇
中国共产党   1399篇
中国政治   2886篇
政治理论   868篇
综合类   2365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63篇
  2022年   145篇
  2021年   192篇
  2020年   201篇
  2019年   167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132篇
  2016年   194篇
  2015年   411篇
  2014年   925篇
  2013年   914篇
  2012年   1082篇
  2011年   1135篇
  2010年   1092篇
  2009年   1089篇
  2008年   1452篇
  2007年   1055篇
  2006年   858篇
  2005年   766篇
  2004年   688篇
  2003年   529篇
  2002年   407篇
  2001年   272篇
  2000年   206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71.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依法加强网络社会管理,确保互联网可管可控"。网络文化建设日渐成为党委、人大、政府报告中的"座上宾"。当前,政府在网络文化环境管理领域取得一定经验,但也面临诸多突出问题。了解网络文化、研究加强网络文化环境管理对策,进而推动包括文化建设在内的"五位一体"建设,仍是一个亟待深入探究的课题。对此,本文试从网络文化及其特征切入到网络文化环境层面,并从法律视角出发,简要谈论政府如何加强网络文化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972.
论权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与世界具有三层关系:意识关系、支配关系和权利关系。在意识关系(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中,主体与客体互为前提,相互渗透,意识关系不具有排他性。在支配关系(支配主体与支配客体的关系)中,支配一方面是主体对客体片面的必然性的扬弃,另一方面也是客体对主体片面的必然性的扬弃。在权利关系(权利主体与权利客体的关系)中,法通过对个别意志的肯定和否定使主体拥有了支配的自由和可能,使支配主体的支配具有了随意性和排他性,使支配被划分为合法的支配和非法的支配。这种对个别意志的肯定和否定的统一,支配的自由与可能的统一,进行支配的随意性与排他性的统一,就是权利。  相似文献   
973.
近些年来,我国劳动立法有了巨大的进步,劳动者维权意识大大增强.实践中,劳动者在受到用人单位的调查访谈可能会导致处分的不利境况下,如何维护自己的权利,是目前我国劳动立法的空白.美国劳动立法中用工会代表在场权解决了这一问题.介绍美国工会代表在场权的形成发展和具体内容,分析其背后成因和适用范围,结合美国经验以及我国具体国情,适当引入和构建这一权利对于更好的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有效遏制用人单位违规操作,应该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974.
刘华师兄的《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治理法则研究》(民族出版社2012年版)一书出版了,很快送给我一本。拿到书,迫不及待的开始阅读。诚如作者在后记中说到的,我和陈小华曾经与作者一起在作者所写的傣寨中进行了为期近一个月的调查。当时我和小华去主要是为了调查当地的"土地平整"情况,当然也关注了一些其他方面的问题;作者也关注"土地平整"问题,但是在为博士论文收集材料的总体下关注这一问题的。因此,作者书中所写的很多问题,我也或多或少有些感受。但是,通读全书,我又发现我们之间的观察视角是有差异的。读完全书,有一些感受和想法,希望和大家分享,也希望进一步向师兄请教。  相似文献   
975.
从几何意义上说,如果某一个宪法权利具有界限,那么这个界限的起点,正是对该权利保障的终点.知情权与隐私权作为法律所确认和维护的两项基本权利,无论从理论层面还是实证角度考察,都存在不可避免的冲突.在调和冲突时既不应先验地偏重保护任何一方,也不能机械地划定二者的界限.在比较借鉴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现实情况,通过在民法规范中设置一般条款来实现对宪法性权利的转介功能;而裁判者在适用规范时,需要采用实质判断的方法对冲突双方进行利益衡量.  相似文献   
976.
<正>《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创办于1992年,自1999年起向国内外公开发行。自创办之日起,《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即以敏锐的理论视角,关切现实的办刊宗旨,获得国内青年研究、青年工作及教育研究和管理领域同行的重视,成为相关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的重要参考刊物。曾在北京市属社科期  相似文献   
977.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无论在法治理念方面,还是在公民权利的保障以及对行政权的限制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在充分肯定我国法治建设取得成就的同时,也应积极探索今后我国法治建设的发展去向。这对推进我国的法治现代化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78.
文艺批评因其批评“个性”极容易招致名誉侵权的指控。在笔墨官司中,言论自由与名誉权的冲突是个颇为棘手的问题。两者的平等性,使我们无法从中得出孰轻孰重的一般性判断,而仅能从文艺批评公共性以及其区别于其他作品的特殊属性出发,对其采取更为宽容的基本立场。在此立场下,文艺批评的范围决定着言论自由优势的有无及强弱,并可以从宏观上反向勾勒出名誉权的界限范围。而责任构成和抗辩事由最终决定侵权民事责任的判断。  相似文献   
979.
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意味着我国社会价值观已经发生重大调整、变革,它有力地推动了国人价值观念的变化。该课题通过对当代中国社会政治价值观从民主、法制、权利、公平正义四个维度的调查研究与分析,发现:国民的选举意识与落后的自治意识形成巨大反差,法律重于人情的法制观念已深入人心,但传统的关系主义仍对国民法制观产生极大的影响,权利本位意识渐显,依法维权深入人心,公平正义要求社会和政府的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980.
民主与公民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明伟 《行政论坛》2009,16(5):71-73
基于民主的种种诱人的好处,民主已成为全世界各国从上到下一致的希望.要真正实现民主之实,其公民须具备以下四方面的素质:公民对自身利益维护的素质、公民对自身权利维护的素质、公民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和公民政治参与的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