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10篇
  免费   182篇
  国内免费   64篇
各国政治   176篇
工人农民   75篇
世界政治   479篇
外交国际关系   296篇
法律   3705篇
中国共产党   3315篇
中国政治   5372篇
政治理论   1859篇
综合类   2479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82篇
  2022年   214篇
  2021年   202篇
  2020年   247篇
  2019年   171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154篇
  2016年   251篇
  2015年   627篇
  2014年   1508篇
  2013年   1319篇
  2012年   1462篇
  2011年   1511篇
  2010年   1468篇
  2009年   1304篇
  2008年   1395篇
  2007年   1023篇
  2006年   962篇
  2005年   816篇
  2004年   826篇
  2003年   650篇
  2002年   488篇
  2001年   386篇
  2000年   349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建立和完善舆论监督的有效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我国的舆论监督无论从认识层面还是从操作层面上看,都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我们既要着眼于对舆论监督理论问题的深入思考,也要关注舆论监督的实践与发展,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舆论监督的有效机制。本文从舆论监督权的保护机制、舆论监督的社会调控机制、舆论监督与其他监督部门的协调配合机制以及网络舆论监督的机制四个方面作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242.
1953年毛、梁之间发生的纠纷,是一场关于时政问题的思想交流和观点碰撞.但从宪政史的角度去考察,该事件至少有三个方面的意义:第一,在共和国宪政史上,首次将立法机关的代表在立法机关会议上的言论免责权缺乏宪法保障的问题尖锐地提了出来;第二,创设了一个有中国特色的为各国宪法规范所没有的宪政权力--批评和政治批判权;第三,确立了日后相当长时期内宪政生活以毛泽东个人为核心的中国宪政格局.  相似文献   
243.
关于加强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概括了当前我省在对权力制约和监督方面进行的探索和取得的初步成效;分析了目前我省在对权力制约和监督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244.
什么是人才?面对现实,我们要培养什么样高素质的合格人才呢?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人才的选拔和培养越来越显得至关重要,它关系着社会主义的成败,关系着国家的繁荣、富强和民主。邓小平的社会主义人才建构思想,在邓小平理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学习和研究这一理论,对于我们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45.
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是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基本要求之一。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 加强对公安执法权力制约和监督的重要意义,坚决克服当前公安执法监督中存在的错误思想和倾向, 进一步完善公安执法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246.
加入WTO在推动政府行政机构改革的同时 ,也推动了中国警察制度的创新。在警察制度创新中 ,重点应突破警察权力理念、警察权力与人权关系、警察权力配置、警察执法程序、警察权力制约等问题。警察制度创新的目标是创建权力有限型、透明型、服务型、人权型警察。  相似文献   
247.
248.
249.
王坚红 《求知》2003,(9):12-15
党的十六大指出:“必须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的活力”。胡锦涛总书记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中,又把能否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  相似文献   
250.
公职人员责任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职人员行使公共权力,理应尽职尽责地履行义务,否则就应受到谴责或制裁,这就是责任。公职人员承担责任的形式有:政治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赔偿责任和道义责任等。本文试图在深入剖析这些不同责任形式的基础之上,构筑中国公职人员的责任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