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6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2篇
法律   39篇
中国共产党   292篇
中国政治   156篇
政治理论   63篇
综合类   5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99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所谓权力观,是指掌握一定权力的人对权力的来源、性质、如何运用等问题的根本看法和观点,是指导和实施权力活动的思想基础。胡锦涛同志指出:“作为领导干部必须牢记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而绝不能用来为自己谋私利,要始终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是对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抵御各种风险和考验,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也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3.
14.
《开采》2002,(1):4-4
最近,江泽民总书记在中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强调指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要坚持教育在先,特别要努力使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诚心诚意为实现人民群众利益而奋斗,这要作为党的一项长期的重大任务坚持不懈地抓下去。认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的重要讲话,教育  相似文献   
15.
《上海人大月刊》2005,(9):33-33
人类社会的文明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各种文明相对独立,又彼此关联。由于权力触角的无处不在及其重大作用和影响,一切文明建设都离不开权力文明。权力文明属于政治范畴。权力文明是政治文明的基本要素和集中体现。离开权力文明,政治文明就会出现缺失,会殃及政治文明建设的整个进程。权力文明的思想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权力文明的本质是权为民所用,权力文明的核心是实现权力的民主化。权力属于社会上层建筑的范畴。权力文明必须与经济基础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必须为经济基础和社会发展的目标提供可靠保证。就观念层面而言,构建权力文明要有“破”有“立”。  相似文献   
16.
江总书记最近强调指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要坚持教育在先,特别要努力使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总书记的这一重要思想,对加强干部队伍管理,教育各级领导干部正确对待手中权力,为党和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试论教育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学习 ,努力提高政治素质、思想和道德境界 ;加强党性修养 ,增强党的意识 ;思想上、行动上、作风上坚持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公 ,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破除“官本位”意识 ,坦然对待个人升降去留 ;信守为人民掌握和行使权力的原则 ,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 ,这是当前教育干部树立正确权力观的几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9.
《公民与法治》2005,(8):1-1
中国是一个封建传统极其浓厚的国度。漫长的封建社会所形成的“人治”观念、“官本位”观念至今仍在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就立法而言,用现代法制的标准来审视,过去我们不少法律法规的制度设计也往往打上“人治”和“官本位”的烙印。比如,某些拆迁条例注重的是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权力,而常常忽视市民的合法权利,从而造成了许多滥用权力、野蛮拆迁的事件,引起了广大群众的不满,影响了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2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确立的“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在这个进程中,作为执政党和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秉承和践行什么样的权力观,事关全局,意义重大。在新的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夯基固本,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所确定的各项任务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