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25篇
  免费   137篇
  国内免费   12篇
各国政治   185篇
工人农民   39篇
世界政治   320篇
外交国际关系   444篇
法律   2244篇
中国共产党   595篇
中国政治   1335篇
政治理论   493篇
综合类   1219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110篇
  2022年   107篇
  2021年   114篇
  2020年   96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224篇
  2014年   499篇
  2013年   436篇
  2012年   483篇
  2011年   566篇
  2010年   501篇
  2009年   543篇
  2008年   529篇
  2007年   455篇
  2006年   389篇
  2005年   296篇
  2004年   268篇
  2003年   221篇
  2002年   242篇
  2001年   197篇
  2000年   188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吴卡 《法学家》2012,(1):157-165,180
演化解释俨然已成为条约解释的一个新趋势,但在实践运用中,该方法却存在武断、机械和片面等问题。未遵循条约解释的基本原理是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演化解释方法和当时意义解释方法的关系密切,应在综合考虑各个解释要素的基础上,对这两种方法权衡后再作选择。运用演化解释方法,应在条约已有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并且不得违背条约的目的和宗旨。演化解释方法的运用可沿循一定的路径进行。  相似文献   
132.
在我国,邻避设施兴建愈来愈"常态化",而邻避项目的决策者、邻避设施的建设者以及邻避设施周围居民三者公共利益受益程度呈现出不对等性。邻避设施本身具有的负外部性与成本—受益的不均衡性,成为邻避冲突发生的导火索,究其原因,邻避冲突是源于公共利益具有差异性和政府行政过程中目标导向的合法性危机,进一步使政府面临角色困境和行政决策价值选择的困境。政府邻避设施行政决策应该通过合法化、合理化走向法治化,具体路径是实行邻避设施信息公开、保障公众参与权和完善专家论证制度,助推邻避政策的制定、邻避设施的选址等应从封闭性走向开放性,最大程度预防邻避冲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3.
《外交评论》2017,(5):53-78
国际关系认知理论的一个核心观点是决策者的错误知觉引发了国家间冲突,然而,错误知觉与冲突之间并非线性的因果关系,传统认知理论未能对错误知觉引发冲突的具体条件做出清晰的界定。而从认知的另一个来源——身份出发,也许可以给出更可靠的答案,议题身份概念的提出则有助于理解错误知觉与冲突之间的关系。议题身份是指行为体在就具体议题进行互动时被激活的身份,代表了行为体相对于互动他者的议题认知和信念体系。行为体围绕议题展开互动,在不同议题中具有不同的议题身份。议题身份对认知过程具有两种影响:一是赋予行为体在议题中的认知偏好和适当性信念,影响错误知觉的形成;二是确定行为体在议题中的利益。这种利益界定决定了行为体对互动议题的敏感程度,进而构成冲突发生的条件。行为体对议题的敏感性越高,其依据错误认知展开行动的动机就越强烈,采取对抗性手段维护利益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冲突爆发的可能性也就越大。近年来中美在南海航行自由问题中的错误知觉之所以呈现出向冲突转化的明显态势,并有可能引发地区冲突,其根源在于双方围绕该议题所产生的议题身份决定了互动过程中的高度敏感性。  相似文献   
134.
国际条约与构建国际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和谐社会是人类普遍追求的理想社会,国际条约对构建国际和谐社会具有基础和保障作用。首先,国际条约协调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避免冲突,为实现和平国际环境奠定基础;其次,国际条约平衡国家的权利和义务,既规范又约束国家行为,达到共赢,形成共同繁荣局面;再次,国际条约在促进人类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方面提供依据与保证;最后提出,采取合理措施进一步加强国际条约的约束范围和效力。  相似文献   
135.
汪云 《法制博览》2022,(6):142-144
法律冲突的存在,导致了法律适用的难题,其中有关高校教师预告辞职的法律冲突,概念法学无法通过对现行法律的诠释和逻辑推理来得出唯一的正确裁判.因此,法益衡量还需诉诸法社会学的价值判断.结合概念法学与法社会学的法律解释方法,并借助比例原则学说,可以在高校教师预告辞职的具体个案中,恰当地维持司法能动主义与司法克制主义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36.
《俄罗斯研究》2021,(3):3-12
《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开辟了国际关系的新道路。"条约"肇始于顺应世纪之交的时代发展潮流。中俄两国从各自发展振兴和两国人民长远利益出发,深入思考世纪之交国际形势变化的新特点和新趋势,深刻总结中苏关系数十年跌宕起伏的历史经验教训,决定建立完全不同于冷战时期的新型国家关系。中俄两国人民守望相助、同舟共济,携手投身国际抗疫合作,共同维护全球战略稳定,赋予"条约"新的时代内涵,谱写新时代两国睦邻友好的壮丽篇章。我们坚信,只要永葆世代友好、合作共赢的初心,肩负时代责任与历史使命,中俄合作必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不断造福两国人民,也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7.
《俄罗斯研究》2021,(2):111-133
从尼布楚条约前后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朝通过外交、经贸等各方面与俄国的联系,积累了大量关于俄国的知识。18世纪前期,清朝关于俄国的知识开始形成。到18世纪中期,乾隆朝一系列官方典籍的编纂表明,清朝基本形成了基于尼布楚条约和恰克图商贸外交体系的官方关于俄国的知识。此后的100年,清朝官方关于俄国的知识一直在完善,其集大成者便是代表清朝"俄国研究"最高水平的著作《朔方备乘》。但是,从乾隆朝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朝官方主导的关于俄国知识的核心,逐渐固化成为对恰克图商贸外交体系的认知。清朝官员和士人一方面不断积累和整理关于恰克图的知识,另一方面却忽视了关于俄国本身的更丰富的知识。最终,面对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中俄关系新形势,乾嘉道咸时期精细化的"俄国学"落伍于时代了。  相似文献   
138.
139.
刘洪 《犯罪研究》2006,(5):30-34,42
监狱行刑理念是监狱行刑活动的灵魂,是监狱行刑的内在精神和最高原理,对监狱行刑的趋向性起着指引和引导作用。从当前我国监狱的行刑工作考察,主要存在监狱行刑的功能、罪犯权利保障、监狱行刑的模式等方面的理念冲突,影响制约着监狱行刑的文明化、法治化。监狱的行刑理念采用国际标准还是国内标准或是折衷标准,应该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治民主和思想文化意识结合起来,综合各因素的共性,切中监狱行刑的契合点,建构适合我国国情的监狱行刑理念。  相似文献   
140.
俄罗斯联邦共产党成立于1990年6月。1991年“8·19”事件后,叶利钦趁打击苏共之机禁止了俄共的活动,由此引发“苏共案”。1992年,俄罗斯宪法法院对“苏共案”做出裁决,俄共解禁。1993年,俄共恢复重建,成为合法政党。自此,俄共以体制内反对派身份开启议会生涯,一度成为国家杜马第一大党,实现了组织复兴。普京上台后,进行政党制改革,加强对议会的控制,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分化、打压俄共。俄共步入低谷,失去了国家杜马第一大党位置。俄共做出调整以适应新形势,并逐渐发展定型。在近三届杜马选举中,其得票率波动回升,长期稳居国家杜马第二大党。总体而言,俄共的发展主要受制于当局。在有限生存空间内,俄共长期稳居议会第二大党的关键在于自身。在诸多属性中,反对派立场相对不稳定,是影响其得票率的重要变量。俄共在俄乌冲突问题上的立场与当局趋同,削弱了其反对派政党底色。应对地缘政治事件的战略风险以及长期存在的自身局限是俄共面临的双重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