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2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8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8篇
中国共产党   17篇
中国政治   40篇
政治理论   11篇
综合类   7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平和地处具有"闽南金三角"之称的福建省漳州市西南部,毗邻厦门、汕头两个特区,既是"中央苏区县"、沿海开放县,也是生态农业县。拥有三平寺、林语堂故居、琯溪蜜柚三张显亮的漳州市城市名片。全县现有56万人口,面积2328.6平  相似文献   
62.
杨海亮 《政府法制》2014,(20):44-44
印象中,胡适是个富贵之人,当教授,当校长,当大使……可以说,一生基本上处在上层社会,自然“不差钱”.虽然晚年凄凉,但也远没有到举家食粥的地步.不过,无论身家怎样,乐善好施,扶掖后学,却是胡适始终坚持的.20世纪20年代,林语堂到美国留学,因为是半公费生,在美国生活相当拮据.偏偏在哈佛读大学时,奖学金又突然被停了.  相似文献   
63.
张青蔓 《前进论坛》2011,(11):57-58
说不清我这是第几次读林语堂先生的著作了,自从在安徽大学学生服务社的折价书摊上淘得《京华烟云》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先生的那本《吾国与吾民》每次读来都不免赞叹连连,且又会从字里行间发掘出新的收获,  相似文献   
64.
多年前,看到有关林语堂的演讲故事,当时自己好像没什么感觉。话说上个世纪60年代在台北一所学校的毕业典礼上,在林语堂演讲之前,有好多人都已经作了较长时间的演讲。轮到他上台时,已经快到吃午餐的时间了。于是,他站起来当机立断地说了一句影响深远的名言。他说:“绅士的演讲,应该像女人的裙子,越短越好。”说完就结束了发言,还在愣神的听众领悟过来后便爆发出了会心的哄堂大笑。  相似文献   
65.
刺猬的秘密     
江岸 《小康》2012,(7):109
刺猬型人格的敏感和尖锐自负背后,其实是一种自卑和自我保护。就像《红楼梦》中的妙玉,在卑微和骄傲之间,极力想摆脱卑微处境,处处以打击别人来证明自己的不同寻常作家林语堂最讨厌的《红楼梦》人物是妙玉《红楼梦》里大善人一样的李纨也毫不掩饰她对妙玉的厌恶,直接就说"可厌妙玉为人"。读者对于妙玉的态度却是各执两端:爱之者认为她美丽、卓尔不群,活得洁净自我。厌之者  相似文献   
66.
顾名思义,“文学小镇”的核心就是文学,而且是与林语堂有关的文学:林语堂的文学作品、林语堂的文学活动、林语堂的文学经历……而所有这一切,都是客观存在的,根本无需地方政府来打连。再说了,要想成就一个文学小镇、尤其是世界级的文学小镇,就需要小镇本身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能够吸引世界各地的人们;而吸引力的源泉,就是林语堂的作品。这就需要当地大力推介林语堂的作品,尤其向国外的读者推介,而这一任务,又岂是小镇本身能够完成的?  相似文献   
67.
今年是“五四运动”90周年,“五四”人物在台足迹成为热门去处,包括胡适纪念馆、林语堂故居、钱穆故居等,充满历史味的观光景点,让人追思五四精神。胡适纪念馆“五四”人物在台湾,知名度最高的是前“中央研究院”院长胡适,他也是在台湾留下最多景点的“五四”人物,全台各地有台北南港的胡适纪念馆、胡适公园、胡适小学及在台东的胡铁花路。  相似文献   
68.
瘦竹 《小康》2012,(12)
正美学大师朱光潜与胡适差不多是同时代的人,也许因为他只是个老老实实做学问的人、一个本分的教书匠,很少陷入论战,所以与胡适、鲁迅、林语堂这些熠熠闪光的名字相比,他的名字要暗淡得多。但只要对他的身世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其实他也像林语堂那样,学贯中西。  相似文献   
69.
林语堂与徐讦之间有着非同寻常的关系,他们既是同事又是朋友,还有长辈与晚辈之别,而且数十年如一日彼此友谊不衰。重要的是,二人互相都有赞美和批评,这为后人理解他们的思想提供了很好的参照系。另外,在人生道路、性格特点、文学观念、文化思想、审美情趣等多个方面,林语堂与徐讦关系密切而又区别明显。对此进行的细致梳理和比较研究,就具有个人和文学史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70.
“闲适”是林语堂文艺思想的一个重要范畴 ,其“闲适笔调”的主要内涵向外指向一种闲谈娓语式的小品文风格 ,向内则指向重表现、抒性灵的文艺观 ,同时又关乎对文学创作论和功能论的认识。“闲适笔调”论显示出林语堂对救世与自适这一自古以来困扰知识分子的矛盾难题的解答 ,其人生态度、小品文创作虽偏于自适 ,却又不是也未能一味闲适到底。林语堂当年提倡“闲适笔调”与其经济状况、闲适心境密切相关 ,未尝不具有将“粗犷的人心磨得渐渐的平滑”的负面影响 ,而今日流行之“小资”及“小资写作”更存在着仅关注个体自身生存状态、躲避责任、放弃关怀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