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6篇
中国共产党   18篇
中国政治   21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夏爱华 《政府法制》2014,(35):33-33
34岁那年,梁实秋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打算翻译《莎士比亚全集》。梁实秋当时想,如果光靠自己一个人翻译.不知哪年才能完成这项工程。思来想去,梁实秋打算找几个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做。  相似文献   
32.
孟祥海 《政府法制》2013,(26):15-15
我以为梁实秋先生的为文为人可用一个“雅”字概括。  相似文献   
33.
食粥旧事     
梁实秋先生在《粥》一文中曾写到:“腊八粥是粥类中的综艺节目。”时序一进腊月。就自然想起那些食粥的旧事来。 文人爱食粥,似乎是一种传统。中医认为,粥可调剂胃口,增进食欲。国民党元老吴稚晖深谙此道,因而,晚饭他一般只吃两碗用米和红豆、白扁豆煮的粥。  相似文献   
34.
郭长保 《求索》2010,(6):204-206
中国新文学是多元的与开放的,在其发展过程中有很多不同的文学认识与争论也是正常的。但是相当长时间内,我们却对这些论战过于政治化,影响了我们对"文学是什么"问题的科学客观评价。由于梁实秋独特的文学观念,其文学思想也自然成了论战的焦点,19世纪30年代如此,而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亦然。实际上,如果我们客观理性地分析这种现象,把梁实秋独特的文学思想放在中国近代文化背景下加以考察,恰当的论点应该是:梁实秋的文艺思想虽然与时不入,但正是这种特质才使得它成了对中国近代文学中失去理性与节制的一种纠正与平衡。  相似文献   
35.
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由于政治原因而被冷落的梁实秋在中国大陆形成一股"雅舍热"。梁实秋在中国大陆几乎是被重新发现的。一个与"乏走狗"不同的崭新形象-- 浪漫情种、自由文人、散文大师、翻译大家、著名教育家。对梁实秋除了重新评价还伴随着一种重新发现。这正是梁实秋的当代文化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36.
温暖的凝聚     
《工会博览》2013,(34):1-1
不知不觉中,冬天来了。“说起冬天,不寒而栗。”60多年前,梁实秋《北平的冬天》中写道:“一夜北风寒,大雪纷纷落,那景致有得瞧的。但是,有几个人能有谢道韫女士那样从容吟雪的福分,所有的人都被那砭人肌肤的朔风吹得缩头缩脑……”时光流淌到现在,面对冬天,人们也会多有抱怨。  相似文献   
37.
赵慧 《求索》2014,(11):142-145
从竖起浪漫主义大旗到以古典主义者的姿态引起文坛关注,从反思五四文学到反对阶级论,在不同时期,梁实秋对浪漫主义的态度是不同的。从将"美"作为至高追求到高度重视文学的伦理价值,从肯定独创到强调模仿,从推崇作家个性到强调作品反映普遍的人性,伴随着这些变化,梁实秋建立起自己独特的文学理论体系。考察他对浪漫主义态度的细微变化,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准确地把握其文学观的特质。  相似文献   
38.
赵瑜 《公民导刊》2011,(12):54-54
食色性也。说到吃,人人心向往之,文人雅士也不例外。大文人梁实秋先生就爱谈吃,还说也许北平人比较起来最馋,亏他还曾客居山城,可能当年北碚的雅舍里面只有白水萝卜或泡青菜,梁老先生若尝过今日的重庆美食,想必不会再对北京菜心心念念咂嘴咂舌豪书长卷。重庆美食中最出名的是火锅,麻辣烫鲜,风味独步。这  相似文献   
39.
夏燕 《观察与思考》2009,(14):22-25
“人吃五谷杂粮,就要排泄。渣滓不去,清虚不来。家庭也是一样,有了开门七件事,就要产生垃圾。”早在几十年前,文学家梁实秋就发现,“如何处理垃圾,是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40.
20世纪40年代,梁实秋曾被毛泽东两次点名提起过.一次是1940年初,梁实秋欲随"国民参政会华北慰问视察团"访问延安,被毛泽东点名予以拒绝,认为梁"拥汗主和,与本党参政员发生激烈冲突,如必欲前来,当飨以高粱酒玉米面",视梁实秋为最不受欢迎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