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41篇
  免费   183篇
  国内免费   10篇
各国政治   33篇
工人农民   52篇
世界政治   293篇
外交国际关系   33篇
法律   8621篇
中国共产党   648篇
中国政治   1772篇
政治理论   395篇
综合类   2487篇
  2024年   91篇
  2023年   460篇
  2022年   328篇
  2021年   354篇
  2020年   307篇
  2019年   202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141篇
  2016年   165篇
  2015年   470篇
  2014年   988篇
  2013年   989篇
  2012年   1147篇
  2011年   1121篇
  2010年   1167篇
  2009年   1141篇
  2008年   1081篇
  2007年   730篇
  2006年   614篇
  2005年   536篇
  2004年   537篇
  2003年   531篇
  2002年   362篇
  2001年   321篇
  2000年   295篇
  1999年   77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六条规定“人民检察院提出的抗诉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再审”,该法第一百八十八条同时规定“人民检察院提出的抗诉案件,人民法院再审时,应当通知人民检察院出席法庭”。虽然此法对民行抗诉案件再审做出了明确规定,但由那级再审没有规定,实践中人民法院多指令原审人民法院再审。  相似文献   
102.
非公有制企业的迅速发展,女工的需求成了纺织、制鞋、箱包、玩具、电子元件等劳动密集型企业的首选,男女比例高达1:10在一些企业普遍存在。据不完全统计,福建省进城务工女性约有150万人。这一浩浩荡荡的人群,由于自身存在的一些生理特点,正经历着工作和生存的双重压力。  相似文献   
103.
民事诉讼中的自认,具有拘束审判权力和免除一方当事人举证责任的功能.辩论主义、诉讼经济主义和诚实信用原则是自认规则的理论基础.我国现行立法中自认规则的缺失,阻碍了民事诉讼实践的发展,应在立法上构建自认规则,建立释明权制度.  相似文献   
104.
我国《行政诉讼法》的司法解释确立了起诉人程序救济制度,这对加强起诉权的保护及 强化审判监督均具有积极意义,但该制度仍存在诸多弊端。基于此,笔者认为,应当扩大救济范围及救济权利,并对救济程序加以规范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5.
民事审判监督程序是指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调解书,人民法院认为确有错误,当事人基于法定的事实和理由认为有错误或者人民检察院发现存在应当再审的事实和理由而由人民法院对案件进行再审的程序,又称再审程序。我国民事诉讼法规  相似文献   
106.
吴氏夫妇以42万元的价格出卖北海市铜鼓里二巷11号三层楼房给郑某、徐某。合同约定:郑徐2人预付40万元购房价款后,吴氏夫妇应在6个月内办理过户手续。双方签约后,郑徐2人按约预付房款40万元。吴氏夫妇在出具  相似文献   
107.
侦查作为刑事诉讼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侦查机关与犯罪嫌疑人及其律师之间平等对抗、法官享有司法审查权等“诉讼”特性。两大法系国家虽因诉讼观念的不同而在侦查的诉讼化程度上存在差异,但二互相融合相吸收的趋势却日益明显,特别是大陆法系国家大量借鉴英美法系国家的做法,其侦查的诉讼化程度越来越高。我国有必要借鉴西方国家司法实践,以有限的诉讼化为目标重建我国侦查制度。具体思路是;适当限制侦查机关的侦查行为,赋予犯罪嫌疑人及其律师一定的侦查权和针对侦查机关行为的较为全面的防御权,赋予法官以司法审查权。  相似文献   
108.
109.
110.
集体组织成员资格及成员权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吴兴国 《法学杂志》2006,27(2):91-94
集体组织成员资格的认定,除了以户籍为一般原则外,还应结合成员与集体组织的经济生活联系以及是否与集体组织有特殊的约定等多种因素考虑是否取得集体组织成员资格。本文在对集体组织成员资格进行界定的基础上,从民法原理出发,对集体组织成员权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