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6篇
  免费   44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28篇
世界政治   41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801篇
中国共产党   35篇
中国政治   195篇
政治理论   44篇
综合类   357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117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重新认识虚假广告罪的法益位阶及构成要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假广告罪几乎沦为一个死罪名,其原因在于相关司法解释对该罪法益位阶的错误认识,并因此难以适当地确立该罪的犯罪构成要件.本罪为侵害复数法益之罪,在其法益位阶上,市场交易秩序为优先序位法益,属个人法益的财产权利的为次位法益,而非相关司法解释确立的与之相反的位阶次序.对市场交易秩序侵害的效应包括四个方面的子效应,因此对本罪的构成要件应回归虚假广告罪的刑法本条的规定,选择相应的行为内容,即虚假广告行为的投放持续时间、在媒体宣传的频度、对媒体的覆盖范围以及广告本身的虚假程度等来综合说明本罪的社会危害性.  相似文献   
102.
青少年作为社会现实的或潜在的力量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劳动大军.但是,我国在青少年劳动权益保护方面的现状令人担忧.提高全社会对青少年劳动保护的意识,提高青少年自我保护的能力,从立法、执法上完善、落实对青少年劳动权益的法律保护,将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3.
高圣平 《中国法律》2011,(6):33-35,94-97
宅基地使用权制度建设一直是围扰农村土地改革的一大难题。虽然我国《物权法》在用益物权编设专章规定了宅基地使用权,但将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行使和转让规则授权“土地管理法等法律和国家有关规定”去规定,给下一步《土地管理法》的修改留下了空间。  相似文献   
104.
我国刑法理论通说认为,金融诈骗罪的主要客体是金融秩序,但刑法典却将本类罪规定为结果犯、目的犯。这种构成形态与立法趣旨的悖反,源于人们对金融诈骗罪法益的模糊认识。金融诈骗罪属于诈骗罪的一种特殊形态,其主要客体应是公私财产权。我国刑法应当调整本类罪的体系,将其置于诈骗罪之下。  相似文献   
105.
侵权行为概念辨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山 《前沿》2010,(24):14-17
国内通说将"Unerlaubte Handlung"翻译为"侵权行为",并主张对"侵权行为"这一概念作扩张解释,其保护对象既包括权利,也包括利益。这种做法是完全错误的。"Unerlaubte Handlung"的意思是"不法行为",凡是因不法行为造成他人损害者,都应负损害赔偿责任,不论受保护对象是权利抑或未上升为权利的法益。《侵权责任法》延续了《民法通则》的认识错误,应予纠正。  相似文献   
106.
当前,各种侵害农民工劳动权益的问题已十分突出,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隐患。如何从法律的角度维护农民工的合法劳动权益,是值得思考的重大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07.
不当劳动行为制度是以国家强制力来保障劳动者的团结权以平衡劳动关系的一项具体的法律制度。城市低收入灵活就业群体的劳动利益诉求存在着极大的共性,这一特殊群体通过团结权的行使以求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的劳动利益诉求是针对其弱势地位而言最为有效率的方式之一。在对已有相关不当劳动行为法律制度对工会维权的规定进行审视的基础上,思考低收入灵活就业弱势群体劳动权益维权整合机制的构建,对促进改革成果公平分享并最终实现社会和谐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08.
以非法手段取回他人占有下的本人财物行为应如何定性,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颇有争议。立足于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从法益角度入手进行法理分析,并且对最高人民法院编辑的指导性案例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可以得出较为妥当的结论,即本人以非法手段取回他人占有下的自己财物,如果没有借此索赔等行为,不应构成相关的侵犯财产罪;如果手段行为构成其他犯罪,则按照其他犯罪处理。  相似文献   
109.
论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保护对象——兼评“公平竞争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保护对象包括保护主体和保护客体.其保护主体为竞争者、消费者、其他市场参与者和公众;其保护客体为法益,即通过禁止性条款或一般条款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直接或间接保护多种主体的法益,并不创设完全独占权.退而言之,即便创设"公平竞争权利",该权利也只是一种"不完全独占权"或"框架权",不能积极行使,只能消极防卫."公平竞争权"的设立使受保护主体单一化,会窒息公平竞争并导致知识产权的扩张.  相似文献   
110.
限制刑罚权是法益保护原则的重要机能,但该原则却很难解释冒犯型犯罪的正当化根据。费因伯格认为,给他人造成的不良心理感受是冒犯行为被犯罪化的根据所在。不良心理感受易受到利益主体主观的影响,因此,欲获得刑法的保护,亟需将该利益进化成权利。然而,能够上升到权利的利益只能局限于最低的安宁权和一般性的利益。只有他们才能获得刑法的保护。这就是伤害原则解读冒犯型犯罪的根据所在。尽管如此,面对亲属间通奸罪,伤害原则与法益保护原则一样,也一筹莫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