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20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30篇
法律   39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中国政治   16篇
政治理论   15篇
综合类   7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中德关系前景广阔邬九懿一中国和德国都是世界上的重要国家。中华民族和德意志民族都是对人类文明作出过杰出贡献的伟大民族。两国交往历史悠久,人民之间的友谊渊远流长。1990年10月德国实现统一以来,两国不断克服障碍和困难,改善和发展双边关系。特别是1993...  相似文献   
102.
始于20世纪中叶的欧洲经济一体化道路,促进了"欧洲政治联盟"和"文化欧洲"的建设,同时也促进了欧洲各国教育及教师职业的一体化进程.在教师职业鉴别,教师文凭认证,教师国际性组织建立,以及教师间国际性交往等方面,不仅取得了认识上的共识,而且建立了切实可行的方案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3.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1993年11月1日的签署,标志着欧洲向真正的政治联盟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其中包含共同的外交与安全政策。欧洲如要进一步实现防务的一体化,迟早将讨论未来欧洲安全结构中的核因素问题。然而,在德国国内,至少自1991年统一以来。  相似文献   
104.
殷群 《唯实》2002,(8):42-44
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都已经注意到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轨的进程,并先后调整了本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如欧洲联盟提出了“建设知识化欧洲”的口号,日本把“技术立国”战略改变为“科技创新立国”战略,韩国把“技术立国”战略改变为“建设头脑强国”战略,英国、澳大利亚、芬兰等国家提出了本国知识经济的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过程将伴随我国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化过程,东西部科技合作有利于促进我国知识和技术的合理流动,有利于东西部产业结构调整和增强我国国际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05.
当今世界,尽管各国的社会性质各异,在国际战略格局中的地位及国家利益目标不尽相同,但都在致力于增强包括国防力量在内的综合国力,以谋求新世纪的战略主动。在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上有影响的大国仍然保持高强度的军事投入,以维护其军事上的超强地位。这些大国,在积极发展综合国力的同时,不断增强国防实力,以便在国际战略格局中处于更  相似文献   
106.
欧洲,全球最富的地区,也是腐败的重灾区之一。意大利政客与黑手党的勾结敛财,层出不穷的高官腐败案,德国政坛不倒翁科尔的可悲下场,无不揭示着欧洲这块古老土地的腐朽。所幸的是,伴随欧洲一体化的缓慢进展,欧洲人已经意识到清洁家园的必要,并且开始携起手来,采取统一行动,来对付  相似文献   
107.
欧盟对华反倾销的法律与实践——一个欧洲律师的观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产品在国外遭受反倾销调查,欧盟是第一个(1979 年) ,案件也最多(71 个) 。中国对欧盟的出口,受到了反倾销很大的影响。本文是作者在不久前举行的中外反倾销研讨会上的发言稿,对欧盟对华反倾销的问题作了较为全面的介绍  相似文献   
108.
2004年10月28日,欧盟成员国领导人在意大利罗马签署了《欧洲宪法条约》。因为该法律文件的形成过程带有一定的“民主性”,其功能超越了一般国际组织的章程,所以它具备主权国家宪法的一些属性。国内外学者对欧盟的性质认识不一,这就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欧盟是超国家组织,从而误解了欧盟的性质。  相似文献   
109.
欧洲联盟与拉丁美洲的对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凡 《欧洲研究》2007,25(5):101-115
欧盟与拉丁美洲通过区域、次区域和国家间的固定对话机制建立了两大地区间多层次、多领域、多角色的"战略伙伴"关系。这一被称为"对话"的地区间关系模式是全球力量平衡和国际秩序建构的组成部分,也是地区间政治、经济和文化互动的主要途径和方式,其发展的主要动力来自两大地区内部,但对双方各自的国际定位和内部演变以及两大地区以外的国家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0.
The last decades' trend towards the creation of a world market of goods and services and the upsurge of China as a global competitor ought to be considered as an important challenge for the European Union. In contrast to this interpretation, the European Union policy towards China has suffered from an absence from a long run view. European institutional behaviour has been based on applying measures that were solely reactions to the policies launched by the United States. Finally, the difficulty of finding common interests among all member countries has been a constant in the relationship with China. The European Union has recently shown a clear concern about the unavoidable need of improving European firms' competitiveness, especially in order to overcome the Chinese access to the internationalised division of labour. Nevertheless, it is still difficult to observe a thorough treatment for the economic challenge of emergent economies as a whole in many European policy measur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