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5篇
  免费   7篇
各国政治   10篇
工人农民   10篇
世界政治   33篇
外交国际关系   43篇
法律   84篇
中国共产党   224篇
中国政治   351篇
政治理论   73篇
综合类   1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41.
闫春旭 《党员文摘》2023,(13):52-53
如果人是一株植物,诗歌就是竖起的棚架,为生命提供向上的力量。正如王计兵的一句诗:生活给了我多少积雪,我就能遇到多少春天,“每天我都能遇到/一个个飞奔的外卖员/用双脚锤击大地/在这个人间不断地淬火。”这是诗歌《赶时间的人》中节选的片段,没有华丽的词藻,也没有激荡的语言,有的只是描述朴实人生的“字字珠玑”。这首诗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布后引起很多网友共鸣,大家纷纷点赞:很有力量,劳动者的诗篇。  相似文献   
942.
《诗》是孔子所编订的文本之一,在后来儒家的传统中形成了一种“诗教”传统。在此就需要讨论一个问题,孔子的《诗》教何以成为一种教化。这里核心在于《诗》的本质与教化是否一致。教化是这样一个过程,即是化单一为普遍的过程。而就《诗》而言,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情”,即诗咏情;二是“言”,所谓“不学《诗》,无以言”;三是“思”,即是《诗经》中所蕴含的“微言大义”。在诗之“情”中,有作为单一物的“情欲”“情绪”,以及作为普遍物的真情。《诗》通过对情欲和情绪的扬弃,使学者对“天涯共此情”的真情进行把握,从而化掉了单一的方面,获得了普遍性的规定。就“言”的方面,《诗》通过优美的语言促使单一的对象从个体之域走向公共之域,成为普遍物。而“思”则是以“喻”的方式,主要是主体的领悟和阐释,使得“道”向主体自身敞开,这就使得处于幽暗的直接性之中的“道”走向了现实的普遍性,在主体的“思”中澄明和彰显。由此可以看出《诗》本身就具有教化的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