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1篇
  免费   10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7篇
法律   268篇
中国共产党   13篇
中国政治   86篇
政治理论   13篇
综合类   1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正当防卫的违法性阻却根据和构成要件出发,结合具体案情,分析被绑架者杀人行为的正当防卫符合性,并进一步判断是否存在其他阻却性事由。  相似文献   
112.
实践中频频发生的出租车司机“撞人自救”的案例引出了刑法理论中的自救行为问题。我国刑法对自救行为的现有定位是超法规的正当化行为。自救行为的特点决定了其有独立存在的价值。自救行为的负面效应决定其在司法中的适用应具备严格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3.
司法实践中,出于惩罚犯罪的目的需要,正当防卫制度的适用趋于保守,特殊防卫甚至被虚置,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于欢案"和"于海明案"为认定正当防卫及其限度提供了研究样本。通过对两案的比较研究,发现正当防卫制度在前提条件、必要限度、特殊防卫的认定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如果适用不当,将导致案件最终处理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不佳。对上述问题的深入分析,可以对司法实践起到积极的指引作用。在认定正当防卫时,除法律因素以外,常理常情等同样属于必须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4.
115.
116.
117.
防卫限度论     
崔顺姬 《法制与社会》2011,(31):295-295
本文从防卫过当的本质和特征入手,分析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界限,同时对特殊防卫权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求对防卫限度的问题作一个科学的分析与界定。  相似文献   
118.
冉飞 《人民司法》2012,(19):90-91
依据刑法的规定,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或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对不法侵害人以损害其某种利益的方式所实施的必要的防卫行为。相对于1979年刑法第十七条关于正当防卫的规定,1997年修订的刑法对正当防卫制度的规定更为具体、操作性更强。正当防卫制度鼓励防卫权的行使,以弥补国家公权救济滞后的不足,更及时地保护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免受非法侵害。笔者认为,从  相似文献   
119.
<正>当防卫从习俗到习惯再到法律,从防卫本能到防卫权利,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演变至今,普遍规定在各国刑事法律中,且备受关注和热议。试图从正当防卫的实质特征出发,结合我国现行刑法的规定,浅析正当防卫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20.
斗殴中一方的行为是否属于正当防卫应着重审查其行为是否具备正当性和法律上的必要行为原则,成就这个条件则构成正当防卫,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