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9篇
  免费   10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7篇
法律   266篇
中国共产党   13篇
中国政治   86篇
政治理论   13篇
综合类   1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51.
452.
《中国保安》2012,(4):61-61
编辑老师: 你好! 我是一名退伍军人,目前在一所中学从事保安工作。从上一期《中国保安》上我看到一篇你们讲如何正当防卫的文章。我想请教一下,我遇到这种情况算是正当防卫吗?上个月26号放学时,我看到校门不远处几个社会人员正在对一名男生推推搡搡。见此,我一边通过对讲机跟队长汇报情况,一边跟另外一名同事前去调解。几名青年对我们的调解完全不予理会,其中一个人还对我们骂骂咧咧,动手动脚。见调解无效,我和同事便拉着男同学向学校保安室走去,这时候其中一个人(事后得知此人姓郑)突然掏出刀子向我捅来,仓促之间我抓着他的手使劲一掰,没想到造成了他左手骨折。我想请问一下,我的行为算是正当防卫吗?  相似文献   
453.
王瑾  李晓华 《学理论》2012,(21):100-101
正当防卫是刑法赋予公民在国家、集体利益、本人或者他人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在不能及时得到公共权力救济时,而采取防卫的权利。其行为本质上是一种自卫行为。但在具体司法实践中对正当防卫的认定争论相当大,主要对正当防卫的概念,构成要件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防卫过当的定罪和量刑进行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454.
杨秀朝 《求索》2010,(9):167-169
我国在1997年刑法修订之前,民法和刑法上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是一致的,都以"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损害(危害)"为限。刑法修订时,将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修改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从而造成二者的差异。我国侵权责任法承继了民法通则的规定,立法上选择了正当防卫限度条件的二元模式。正当防卫限度条件的一元模式与二元模式各有利弊。侵权责任法相关条款的理解和适用应当与刑法相关条款相协调,避免刑事判决与民事判决的冲突。  相似文献   
455.
正当防卫是刑法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制度,是法律赋予公民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一种重要权利和手段,是公民实现自卫和保护国家、公共利益以及他人合法权益的强有力武器,其目的是保障公共利益及公民的合法权益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但是,在我国司法实践中,正当防卫的运用还存在诸多疑难争议问题,特别是对于正当防卫如何界定以及是否过当等问题上还存在着许多分歧,这种分歧实质上是对正当防卫法律性质认识上的分歧,而这种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正当防卫在社会生活中功效的发挥,这也是刑法学界和司法实务界所关注的问题,值得大家研究。  相似文献   
456.
正当防卫,是刑事立法赋予公民在本人或他人人身、财产等重要权利遭受紧急不法侵害时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权利,是刑法所提倡和保护的一种重要的私人救济方法.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包括,存在不法侵害行为,不法侵害行为正在进行,其中,不法侵害是指行为对法益的客观侵害与威胁,对不法侵害者本人进行防卫,具有防卫意识,且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  相似文献   
457.
论假想防卫     
假想防卫是指行为人基于认识错误而对本不存在的不法侵害实施的防卫行为.这种行为具有不法侵害事实的不存在性,主观目的的正当性和行为结果的危害性三个特征.包括对人的假想防卫和对事的假想防卫两种情形.假想防卫不能构成故意犯罪,但是有可能构成过失犯罪,也有可能不负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458.
在自身合法权益受到明显威胁的情况下,当事人事先作准备的行为并不阻却防卫行为之正当性,同宿舍的职工在所住宿舍商量预防措施不能成立聚众斗殴。本文认为在本案的处理上公检法三机关各有明显错误,甚至有出入人罪之嫌。  相似文献   
459.
正当防卫是国家通过刑法赋予公民的一项重要权利,是作为国家公力救济重要补充形式的一种私力救济权。正当防卫制度对维护社会秩序以及公民的合法权益都起着积极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引起争议的正当防卫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460.
成立正当防卫要求行为人主观上必须具有防卫意思。但我国刑法目前对防卫意思的构成标准要求过高,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正当防卫的成立范围。所谓防卫意思,是指行为人认识到正在遭受急迫的不法侵害的心理状态。在行为人认识到不法侵害正在进行的场合,即使行为人主观上没有积极的防卫目的、动机,只是出于紧张、惊愕、恐惧、憎恨、激愤或者报复心理而实施了反击,同样可以肯定防卫意思的存在,从而成立正当防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