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25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26篇
中国共产党   38篇
中国政治   37篇
政治理论   12篇
综合类   4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狄仁杰是唐朝名相,他心胸阔达,方正廉明,被武则天看中,提拔任宰相,他初任这一职务,也碰到过有人向他告密的事,告密者不是别人,而是武则天。那天,群臣退朝,武则天独将狄仁杰留下,先是拉了一会家常,提及狄仁杰在汝南政绩,连连夸奖,"卿在汝南,甚有善政",然后附耳过来:你知道你在汝南,谁经常打你  相似文献   
22.
薛西斯 《法制博览》2010,(4):F0002-F0002
说起和亲,武则天就觉得窝囊。698年,突厥可汗默啜提出“和亲”,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大唐皇子。武则天一想,这等好事,还是咱们老武家先来吧,就把武承嗣的儿子,淮阳王武廷秀“送”了过去。可一查户口,就露馅了,“我欲以女嫁李氏,安用武氏儿邪!  相似文献   
23.
友谊无价     
陈碧蓝 《侨园》2012,(11):30
朋友之间的情谊被称为友谊,它就像明珠,是珍贵的.伟大的诗人普希金曾说 "无论是多情的诗句,漂亮的文章,还是闲暇的欢乐,什么都不能代替无比亲密的友情."  相似文献   
24.
《前进》2014,(2):66-66,F0003
沧海桑田、在女皇武则天家乡、英雄刘胡兰故里——文水,崛起了一座全国五百强企业——文水海威钢铁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25.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为维护来之不易的政权,她采取尽可能的措施来垄断皇权,在民间却允许百姓直诉,并于垂拱年间推行函匦制度.武则天时期的直诉制度主要有四种:肺石制、登闻鼓制、函匦制度、邀车驾制度,它们的运行程序在法律中被明确规定.直诉制度对于当时社会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作为封建制度下的产物,它又存在一定的缺陷.我国当下的信访制度实则来源于古代的直诉制度,面对信访难题,探析武则天时的直诉制度,以期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6.
嵩岳寺塔,坐落在河南省登封县县城西北的嵩山南麓.远远望去,嵩山蜿蜒起伏.人们说它像一个睡美人,而嵩岳寺塔就像美人头上的一根玉簪. 塔的前面,有一座山门,其他3面都有房屋,形成一个十分幽静的塔院.塔所在的寺院—嵩岳寺,是中岳嵩山的一座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的寺院.它始建于北魏武帝永平二年年(公元509年),原来是宣武帝的离宫,后来,其子舍宫建寺院.到孝明帝正光元年(公元520年),改名为“闲居寺”,并大加增建,殿宇达1000多间,僧众700人.隋文帝仁寿二年(公元601年)才改为嵩岳寺.唐朝武则天和高宗游嵩山时,曾把嵩岳寺作为行宫.  相似文献   
27.
以年代早、历史文化内涵丰富、具有很高历史文化价值而享有“岭南第一唐碑”崇高声誉的广西上林县前后两块唐碑,都刻于公元7世纪末叶武则天统治时期,都位于上林县清水河北岸,都是当地韦姓家族刻的颂碑,其年代仅相差15年,空间只相距4.5公里,但两碑从内容到形式都有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昭示了重要的历史信息,并给未来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启迪。第一块唐碑位于清水河上游,今澄泰乡境内,称“澄州无虞县清泰乡都万里六合坚固大宅”碑,简称大宅碑,刻于公元682年(唐永淳元年);第二块位于清水河下游,今覃排乡境内,称“廖州大首领左玉钤卫金谷府长上左…  相似文献   
28.
历史上有一些人一些事很相似,可结局又很不一样,值得拿出来说道说道——《太平广记》上有这么一个故事:当年,武则天做皇帝信佛,曾严禁杀生,京城的官员天天吃蔬菜,吃得眼睛都绿了。一次,御史大夫娄师德奉命到山西出差,  相似文献   
29.
武则天为什么长期待在东都洛阳,甚至连死也要死在东都洛阳,说起来是有原因的。则天原为太宗才人,太宗病重侍寝时和时为太子的李治相识。太宗死后,李治继皇帝位,是为唐高宗。则天也因唐朝的有关规定到感业等出家为尼。因为有了唐高宗这层关系,她出家后不久,高宗征得王皇后同意后即把她接到宫中。  相似文献   
30.
冯彬 《廉政瞭望》2020,(13):1-1
诬告,自古以来都在充满利益、生死的政治斗争中频频出现。唐朝时想扳倒武则天的徐敬业失败后,其弟弟徐敬真为保命,几乎将朝中要员统统诬告了一遍,却也没能因此而续住命。在古代人情、世族关系优先的社会中,官场中人可谓深受“诬告”之害,而在古代民间,诬告几乎也成了社会关系中不散的阴魂,那句“比窦娥还冤”的引用率实在太高了。如今看来,戏曲里的县官属于典型的不作为,案发后不到现场查验、不质证证词,就连窦娥被斩时所誓“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都一一应验,这位官老爷依旧岁月静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