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6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1篇
工人农民   7篇
世界政治   70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1532篇
中国共产党   181篇
中国政治   304篇
政治理论   48篇
综合类   38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188篇
  2013年   157篇
  2012年   199篇
  2011年   296篇
  2010年   225篇
  2009年   199篇
  2008年   254篇
  2007年   173篇
  2006年   181篇
  2005年   134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1.
陈心歌: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的两个问题 目前中国的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进入了发展的瓶颈.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两个问题:一是法学教育是否应当以职业化为标向?二是法学研究为什么会与实践相分离? 法学是正义之学、治国之学及权利之学.如果把法学教育定位于职业教育,是否首先要解决中国法学教育的低起点和法律职业高素质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212.
论刑事司法对死刑适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秀梅 《河北法学》2008,26(2):31-34
死刑的限制与全面废除并不完全取决于民意的走向,也不是哪位政治家一夜的梦想就能够实现的。死刑作为一种既古老而又严厉的刑罚已经在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时期因为其特殊的功能而形成一种深深的历史印迹,洗刷这种印迹同样需要一个漫长、艰难的过程,需要一个司法检验立法的过程,以及立法自身完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213.
何闽旭1955年生,1991年开始从政,曾在浙江任职。1998年调任安徽省池州地(市)委书记,2005年6月起,任安徽省副省长。  相似文献   
214.
死刑以其极端性、毁灭性、残酷性,历来是任何一个国家惩罚和铲除罪犯的强有力的手段。中国古代死刑制度随着中华法系的演进,它的产生,发展及改良,也是适应中国法制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的。本文将从中国古代死刑制度的演进过程中,讨论中国古代死刑制度的变化及特征,相信对构思改革我国的刑罚制度,会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15.
由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编的《1993—2006中国私营企业大型调查》已出版。该书指出,中国私营企业主的政治态度表现出鲜明的利益特征,更多地体现在经济层面。尤其需要注  相似文献   
216.
中国与日本都是保留死刑的国家,就基本的死刑政策来说,也有相同的一面,即严格限制死刑的适用,但由于两国不同的法律传统和社会现实,又在死刑的立法内容、适用状况、死刑的评价等问题上,表现出一定的区别。对比邻的国家之死刑状况的考察,对于我国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17.
2008年12月23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一审以故意杀人罪判处闫卓死刑,缓期两年执行。至此,一场雪藏了5年的离奇杀人案被揭开。  相似文献   
218.
禁止对未成年人判处死刑是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少年司法最低限度标准规则》、《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等所确立的一项基本原则。自20世纪初以来,中国即开始了确立这一原则的努力,但直到1997年刑法典才实现了与这一原则的"无缝衔接"。考察未成年人不判死刑原则在中国确立的历程,至少有三点启示:第一,尽管艰难,但彻底废除死刑在中国仍具有实现的可能性;第二,从犯罪主体(强调其社会弱势群体特征)的角度废除死刑要比从罪行性质的角度入手,更具可行性,也更为平等和较少带来负面影响;第三,青年,尤其是年轻青年与未成年人有着诸多类似之处,可以而且应当首先将未成年人不判死刑规则延伸于这一群体,这也是避免误判不满18岁未成年人死刑的需要。  相似文献   
219.
我国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是“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但对于这一证明标准不能机械适用,应当区分待证事实的性质。对于指控的犯罪成立或者罪重的事实,应当严格证明;对于程序法事实和无罪、罪轻事实,可以自由证明。尤其是在死刑案件中适用这一证明标准时,要格外慎重,严格把握量刑证据,从而达到少杀慎杀的目的。  相似文献   
220.
魏海 《广东法学》2008,(6):34-41
保留死刑、严格控制和慎重适用死刑,是我国现行的重要刑事政策,在现行法律框架下,掌握和运用正确的法律适用思维方法、死刑条款解释方法、死刑情节选择方法和死刑裁量控制方法,对于实现死刑控制目标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