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2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1篇
工人农民   7篇
世界政治   83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1532篇
中国共产党   181篇
中国政治   304篇
政治理论   48篇
综合类   38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188篇
  2013年   157篇
  2012年   199篇
  2011年   296篇
  2010年   225篇
  2009年   199篇
  2008年   254篇
  2007年   173篇
  2006年   181篇
  2005年   134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论死刑核准权的回归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周道鸾 《法学杂志》2004,25(3):13-16
生命权是公民的基本人权,死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最严厉的刑罚,依法应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将大部分死刑案件的核准长期下放造成了严重的弊端。为了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和统一性,在刑事司法领域保障人权,应当通过立法,将部分死刑案件的核准权收回最高人民法院统一行使。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大区分院是解决这一重要问题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962.
死刑的存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是一个内容广泛而深刻的问题。本文通过经济犯罪的相对性、不可避免性和经济犯罪人的智能性和死刑不可威胁性的特点分析了对经济犯罪人实行死刑的不合理性。另外,还从死刑的法理基础说明了经济犯罪中应当废除死刑。而且提出预防和控制经济犯罪中应当加强社会的综合治理,并加强对经济犯罪的资格刑和罚金刑的运用。  相似文献   
963.
<正> 一、两年来的主要研究成果两年来,刑事诉讼法学工作者共发表了200多篇论文,出版了20多本教科书、辞书及专著.教科书、辞书及专著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有:王国枢主编的《刑事诉讼法学》,王以真主编的《外国刑事诉讼法学》,陈一云主编的《证据学》,杨春洗等主编的《刑事法学大辞书》,吴磊主编的《刑事诉讼法的理论与实践》,裴苍龄著的《证据法学新论》,程味秋编著的《西方国家刑事诉讼法概论》.此外,《刑事审判监督程序专论》、《检察监督职能论》、《附带民事诉讼的理论与实践》、《死刑复核程序论》、《自诉案件审判程序论》、《第一审程序论》、《检察制度的理论与实践》、《检察制度比较研究》、《中国法庭上的  相似文献   
964.
2015年1月8日,备受关注的复旦投毒案在上海高级人民法院二审宣判。由于旁听人数较多,法院专门开辟了视频法庭,让旁听人员同步观看宣判的整个过程。上午10时,林森浩在法警的押送下走进第五法庭,略显疲惫的他穿着一件黑色上衣,脸色有些苍白。在经过长达半个多小时的宣读后,法院最后裁决驳回上上诉,维持原判,并依法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宣判后,林森浩的律师在网上发出《二审裁定尚未生效,我们仍会努力》的声明,认为该宣判不是结束,希望死刑复核时会有转机。  相似文献   
965.
2014年12月15日,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对备受关注的呼格吉勒图案作出了再审宣判,以原判认定原审被告人呼格吉勒图犯故意杀人罪、流氓罪的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为由,判决呼格吉勒图无罪。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原审被告人呼格吉勒图早在1996年就已经被执行死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呼格吉勒图案的再审改判对防范和纠正冤假错案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一、呼格吉勒图案对防范冤假错案的启示从呼格吉勒图案的再审刑事判决书来看,原审法院认定呼格吉勒图犯故意杀人罪和流氓罪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具  相似文献   
966.
1996年,4·9毛纺厂女厕女尸案一时轰动呼市。18年后,由此引发的呼格吉勒图案更是引起举国关注。如今,重新打开当年的案卷,或许可以略窥此案之事实。呼格吉勒图案的时间轴1996年4月9日晚,杨某某被发现死于内蒙古毛纺厂宿舍S7栋平房西侧的公共厕所女厕内,此案被媒体称为4·9毛纺厂女厕女尸案;1996年4月12日,呼格吉勒图被呼和浩特市公安局新城分局收容审查;1996年5月7日,呼和浩特市人民检察院以故意杀人、流氓罪批准逮捕呼格吉勒图;  相似文献   
967.
死刑作为最严厉的刑罚,在刑罚体系中由来已久,自从1764年意大利古典刑法学派集大成者贝卡里亚在其著述《论犯罪与刑罚》中提出死刑应当被废止以来,关于死刑的存废问题一直处于学者和普通民众的热切关注中,经过了两百多年的发展和讨论,按照日本学者西原春夫的观点,死刑的存废已经成为一个枯竭的问题,所剩的只是关于存续或者废除的法律概念而已。一、中国死刑存废问题的历史沿革(一)古代的死刑与肉刑在我国古代,历来就有杀人者死的法律文化传统,因而对最严重的犯罪  相似文献   
968.
备受关注的太原复旦博士生之父遭强拆致死一案于去年8月作出二审判决。但直到12月初,死者孟福贵之子孟建伟才拿到该案的终审判决。除一审被告人高海东维持死刑判决外,多名被告人均量刑减轻。其中,量刑变动最大的是案发当天组织强拆的安保公司负责人武瑞军和另一主犯李彦忠,分别由一审的死缓和无期改判为有期徒刑13年。(《新京报》1月14日)此案在太原和山西省两级法院审判期间,死者家属、复旦大学在读博士孟建伟在庭审时发现了两份由事发当地政府发给两  相似文献   
969.
我国死刑制度的存在历史,可以追溯到奴隶制社会时期。在由奴隶制社会逐步发展到封建制社会,再由封建制社会发展到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我国的死刑制度一直被传承着。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死刑制度的存废逐渐成为刑法学家们争议的焦点,而死刑逐步废除说得到了大量学者的支持。在这一学说中,强调了死刑制度现今存在的必要性与死刑罪名逐渐减少的必然性,为我国死刑制度的发展提出了一个可行的阶段性发展方向。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分析,通过我国历史上长期存在的政治需求和民众的普世价值两个方面,简析我国死刑制度长期存在的历史缘由。  相似文献   
970.
作为我国刑事诉讼中的特殊程序,死刑复核程序是保证死刑准确适用的一道警戒线。传统的书面审理方式有许多弊端。基于程序正义的要求,死刑复核程序需要摒弃这种审理方式而转向开庭审理。为此,就需要对机构设置、当事方参与和程序运作等问题作出统一规划和合理构建,以合乎程序正当性之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