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5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1篇
工人农民   7篇
世界政治   69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1510篇
中国共产党   176篇
中国政治   301篇
政治理论   47篇
综合类   38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175篇
  2013年   155篇
  2012年   199篇
  2011年   295篇
  2010年   225篇
  2009年   199篇
  2008年   251篇
  2007年   174篇
  2006年   181篇
  2005年   134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上世纪开启的体制改革,直面华夏文明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虽然百废待兴之中,让百姓富起来是最急迫的,但是经济变革所遭遇的艰难,远远比不上国家治理困局之险阻。就像易卜生的名剧《娜拉》提出来的问题一样,中国人也不得不回答"富起来之后国家治理将何去何从"这个大难题。本期刊登的这篇纪要是有关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讨论。由犯罪学者来议论这个题目是恰当的,因为犯罪学强调的"实证、量化、务实、批判"都是这个社会中长期严重匮乏的思维路径,这种路径也是对以往"规范、教条、务虚、保守"学风的反动。在纪要中,学者从不同的维度对国家治理的现代化战略加以梳理。有学者讲到社会治理的"三只手":政府、市场和社会自治这三只手。但我们还要用超出数倍的精力来对付另一只若隐若现的手——人治之手。有学者认为人是观念的动物,特有的观念才会产生特定制度的价值选择。以儒学为核心的传统观念在更新中所依赖的标准,应当以是否符合现代化来加以扬弃。国家治理应当观念先行,以符合现代化的观念来指导可操作的治理方略。有学者认为现代化里包括现代化的科技、现代化的人才、现代化的管理。这种管理的重点就是对个人和人群的管理。有学者提出在国家层面建立法治化的体制,对权力加以约束,对政府进行规范。现代化既是当前国家治理中的核心概念,也是国家治理的终极目标之一。这个讨论已经远远超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问题,而上升到中国人到底应当如何看待这个新世界,这个由中国人向世界先进文明学习而介入其中的新世界。在这个新世界中,人类对现代化含义的理解是空前一致的,这是各国进行国家治理的共同前提。  相似文献   
52.
刑罚轻缓化现已成为世界刑罚发展的趋势,限制死刑甚至废除死刑也成为了普遍的共识。许多国家都已废除死刑这一残酷、不人道的刑罚,我国也通过两次刑法修正案不断限制死刑的适用。但是根据犯罪经济学中的弹性理论,现阶段在我国若贸然废除死刑会使得死刑至无期徒刑的区段内缺乏弹性,从而产生不良后果。只有通过在实践中严格限制绑架罪死刑的适用,以及设立终身监禁和严格限制减刑的适用等措施改善刑罚结构,才能够增大弹性,为未来废除死刑提供可能。针对绑架罪探索未来废除死刑的可能性,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下铺垫:在实践中进一步限制死刑的适用;对绑架罪设立终身监禁;贯彻落实新出台的减刑制度并加强监督。  相似文献   
53.
郑新 《学理论》2015,(5):85-86,92
以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为视角,对死缓制度的特征以及死缓适用的条件做详细分析,得出死缓制度具有"双特征"的结论。基于"双特征"的特点,死缓实质条件的细化可分成体现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考量因素两大类。  相似文献   
54.
废除死刑是现代刑法的发展趋势,是社会向民主文明更进一步的表现和目标。废除死刑从某种角度是对人性的尊重,过度地为废除死刑而牵强把犯罪恶意程度降低,从而获得所谓的进步其实是相反的标杆。从发展趋势看,最终废除死刑是个漫长的过程,总趋势是下降的,但保证量刑的公正和平衡。  相似文献   
55.
最高人民法院2012年9月18日《关于发布第三批指导性案例的通知》(法[2012]227号)发布了第三批指导性案例。其中,指导案例12号李飞故意杀人案涉及到死刑的适用、限制减刑等量刑问题。作为生效判决和指导性案例,其司法权威应当获得普遍尊重,但从刑法理论的角度看,我们认为其中的一些观点值得进一步探讨。该案经过一审、二审、死刑复核、重新审理等多个  相似文献   
56.
报应主义与功利主义为惩罚提供了道德正当性证成,但在民主的价值多元社会,道德的正当性是一回事,如何促成政治实践是另外一回事。因此,在惩罚的道德证成之外,有必要开辟惩罚的政治证成道路。近代社会契约论者提供了不同的政治证成进路,当代契约论者罗尔斯提出自由主义的正当性原则。根据罗尔斯方案,国家惩罚制度的合理性在于公民的理性而非某个道德原则,应该保留犯罪者的公民身份,合理限制犯罪者的权利,死刑是不可证的。  相似文献   
57.
正2012年1月20日,再过两天就过春节了,农七师一二三团八连职工张树红将最后一笔欠款5000元钱交到老李叔手中,那一刻,压在他心头11年的巨石终于被抛到了九霄云外,张树红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10万元的债务总算还清了,而为了偿还这一债务,他这个早早被医生判了死刑的残疾人用了整整11年的时间。望着父亲的遗像,一幕幕不堪回首的往事又浮现在他的眼前。  相似文献   
58.
杨少燕 《法制与社会》2012,(17):271-272
刑法最基本的功能在于处罚犯罪,保护法益.自古以来,人们最单纯的观念在于:一旦有罪,必将有罚.刑罚的威慑性使人们欲伸出犯罪之手时须谨慎思虑.而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有些犯罪,例如有不良人格或缺陷人格的人,其犯罪的原因多数由外部环境所刺激,并非自由意志.但是法的命令要求每个人都服从于法律,有不良人格的人也不例外,不过在触犯最高刑时应谨慎适用.  相似文献   
59.
黄曙  周甲准 《人民检察》2012,(12):37-40
当前检察环节死刑案件办理案机制存在基层院办案职责弱化、上下级检察院无法形成办案合力、对外沟通协调缺乏统一性、死刑政策和适用标准把握不统一等问题。建议从死刑案件办理职责一体化,审批、决策一体化,死刑政策和适用标准把握一体化。办理死刑案件公诉人才一体化等方面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60.
"赔命价"制度源远流长并且有着强大的社会影响力,这种深入民心的习惯法通过融入当地民众的血脉与日常生活而收到更佳的社会治理效果。绝对的罪刑法定主义常常阻塞习惯法在民族自治地区的具体展开,而刑事一体化格局的分析进路能够使"赔命价"习惯法契合慎用死刑的刑事政策,实体法维度的"社会相当性"理论和程序法维度的附条件不起诉与刑事和解制度则能够为习惯法融入刑事制定法开辟全新的理论空间与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