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12.
在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中,有一批著名的湘籍红军夫妻。其中有李富春和蔡畅,任弼时和陈琮英,贺龙和蹇先任,萧克和蹇先佛,甘泗淇和李贞,袁国平和邱一涵,曾日三和吴仲廉,周子昆和曾玉等。红色湘女在长征中的爱情之花,经受了长途远征和战火伤病的考验,绽放得特别灿烂。在长征中,她们既是红军战士,也是妻子、母亲,征尘仆仆、枪弹声声中,青春之血和母性之光,照耀前程。她们的深情厚爱和牺牲奉献,为创造伟大的长征精神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3.
刘铭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09,(2):74-76
朱丽娅·克里斯特娃(Julia Kristeva)关于母性的论述,不同于激进女权主义运动流派,她积极地看待母职的再生产,提倡母亲作为社会文明开启者的功能。她指出,母性不仅仅是一种生物学本能,她的孕育空间是胎儿主体所需的符号运作空间,被卑贱化后主体才得以获得语言和社会认同。她以基督教圣母和中国的母始祖母形象为例,建议女权主义运动应该重视母性的激情,寻找更自由的生存和伦理空间。 相似文献
14.
徐俊伍 《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学报》2009,(4):83-85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德育结构中它是重要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充分发挥心育在德育中的母性关怀作用有助于德育观念和模式的更新和德育整体效应的扩大,有助于完善学生的人格,实现德育目标。 相似文献
15.
母性神话是父权制社会的产物,它的构建过程便是男性依据时代需要对女性进行形塑的过程。近代意义上的新母性神话是时代使命、男性欲望和大众媒介的合谋。而作为传播和构建女性文化的重要公共话语空间,辛亥时期大量涌现的女性媒介参与,甚至直接促成了其时社会旧母性神话遭遇颠覆、新母性神话得以构建的过程。从新母性神话构建的过程和内容看,女性媒介只是利用自己的文化符号、文化资本复制了男性中心话语,然后和男性、其他媒介及舆论一道形塑了其时的女性。这是男权社会的本质使然。 相似文献
16.
《分》是冰心创作突破青春期的感伤,开始走向社会直面人生的标志。其创作风格也由早期的热烈率真而趋向宁静沉潜。而《分》的文本价值不仅在于它的现实性和阶级性,更在于其独特的儿童视角和温柔细腻的母性风范。 相似文献
17.
纵观中国女性主义文学的发展,其发展历程和当代遭遇在某种程度上显示了女性文学创作的困境。在商业文化的蛊惑下,文学创作使"身体写作"走向了低级趣味;一些女性作家们把视野集中在女人的天地中,沉溺于女人的世界里。因此女性文学应该摆脱商业文化的蛊惑,使身体写作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以两性和谐的眼光看待男性,关注农村女性,关注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活内容。 相似文献
18.
艾晶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2,(2):148-149
母性光辉是女性魅力的最佳体现,是女性自身价值的最好证明。特别是在此次汶川大地震中,母性光辉更是通过其集群、个体的感人事迹,展现了当令时代真正的英雄女性乐章。 相似文献
19.
女性解放所需要的外求意识以及女性对外部世界的自发关注,赋予了现代女性精神的超越性。现代女性精神超越性的根源在于母性,由此派生出关怀与公正这两大价值追求以助力于中国当下的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