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0篇
法律   35篇
中国政治   8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9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论美国毒树之果原则--兼论对我国刑事证据立法的启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违反美国宪法关于逮捕、搜查、扣押、电子监听、讯问、辨认等相关规定的行为,当事人可以提起侵权诉讼,要求司法机关签发禁止令,要求对违宪者采取行政制裁甚至刑事处罚等.但是,违反宪法禁止性规定最直接影响刑事司法程序的后果是证据的排除.我国学者一般将美国的排除规则理解为违反美国宪法第四条修正案而导致非法证据排除的规则,而较少关注违反第五条修正案、第六条修正案以及违反其他正当程序而产生的排除规则.虽然每个排除规则的基础不尽相同,但是这些不同的宪法保障具有许多共同点--其中,最明显的是,不同的排除规则都要求适用毒树之果原则,虽然在具体适用时有所差异.执法官员违反宪法、法律相关规定取得的证据,在审判时应予以排除,这是排除规则基本的要求.但是,排除规则之精髓且适用时最为复杂的莫过于毒树之果理论.本文对毒树之果原则的基础(排除规则)、确立和发展(限制)以及在特殊情况下的适用进行初步探讨,以期对我国有关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立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2.
简述美、英、欧盟刑事诉讼中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西方国家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一项诉讼规则,通过非法手段取得的证据应当排除,不能进入审判程序。这些非法证据主要是:非法取得的言词证据;非法搜查、扣押取得的实物证据;“毒树之果”证据以及“警察圈套”的证据。  相似文献   
43.
毒树之果理论是美国法院在多年的刑事审判中逐步总结的证据规则之一。毒树之果一词中的"毒树"指的是采用非法方式收集到的刑事证据,以非法证据为线索进而获得的其他证据,则为毒树的"果实"。原则上由于非法证据的毒素的传染导致其衍生证据的适格性受到法庭的质疑,但是为了保证惩罚犯罪和保障人权的有机统一,也形成了诸如稀释或清洗污染、独立来源、最终或必然发现等一系列的例外规则。笔者在对我国现行法律及江苏省高院《关于刑事审判证据和定案若干意见》的分析的基础上,认为毒树之果理论对我国正在进行的刑事司法改革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4.
认真对待《刑事诉讼法》的方法就是努力把《刑事诉讼法》解释好,而不是一味地批评它,或修改它.对《刑事诉讼法》有关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立法表述与意义空间进行分析与阐述,才能使规则更加明确和具体,从而具有可操作性.基于法教义学的方法对我国《刑事诉讼法》第54条进行分析,不难发现,该条规定中的“等非法方法”,应当是指侵犯了公民基本权利的方法,而不仅仅是“冻、饿、晒、烤、疲劳审讯”等与刑讯逼供在形式上完全类似、性质上同出一辙的方法.同样地,对于物证、书证等实物证据的排除,传统的裁量排除思维模式并不符合《刑事诉讼法》的立法本意;相反,对于实质性程序瑕疵,立法实际上采取了强制排除的立场.所谓“实质性程序瑕疵”,就是指侵犯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基本权利的程序瑕疵,具体包括反对强迫自我归罪的权利、获得律师帮助的权利、住宅不受任意侵犯的权利等.除此以外,根据《刑事诉讼法》第54条的表述,间接渊源于违法行为的证据,也应当予以排除.换句话说,“毒树之果”原理在我国刑事诉讼中同样适用.同时,结合《刑事诉讼法》第57条的规定,第54条关于非法证据排除的规则并不适用于辩护方提供的证据.但是,纪委收集的证据却显然受第54条的约束.  相似文献   
45.
《学理论》2017,(10)
"毒树之果"起源于美国,是随着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不断发展而产生的,"毒树之果"指通过非法程序和方式收集到的证据,从而获得其他派生证据。英国采取"砍树食果",认为惩罚犯罪是法律存在的首要目的;而美国采取"砍树弃果",与惩罚犯罪相比,更加注重人权的保障。各国对毒树之果的态度各不相同,目前我国立法及司法解释中,没有对毒树之果做具体的相关规定。在我国学者中存在不同的观点,本文对毒树之果的概念、中外对其的态度、存在的原因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46.
"毒树之果"规则最先由美国联邦最高法院通过判例的形式予以确认,后逐渐为越来越多的大陆法系国家所接受并采纳。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并未以立法的形式确认"毒树之果"规则,但是对于实践中出现的以非法证据为线索获得证据的情形,如果不加以排除,则会导致非法证据排除制度被架空。通过对现行刑事诉讼法的解释,我国具有设置"毒树之果"规则的立法基础;通过实证分析,我国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重复供述"是"毒树之果"规则的实际运用。对此,我国应当借鉴大陆法系国家对于"毒树之果"的运用方式,采用相对排除,赋予法官自由裁量权。在程序上,我国应将庭前会议的审查范围扩大至对证据可采性的实质性审查。并最终通过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以指导性案例的形式予以确认并引领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47.
2014年12月6日,京都律师事务所在北京召开"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系列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实施中的若干问题与完善建议研讨会,这也是京都律师事务所"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系列"研讨会的第二辑,旨在加深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等相关问题的探讨和思考并提出建议,望能为完善我国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添砖加瓦。樊崇义教授就当前"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改革问题指出,一是疲劳审讯获取证词的排除;二是采取非法拘禁、超期羁押等方法获取供词的排除;三是重复自白  相似文献   
48.
检察机关的非法证据排除是一种体现其法律监督职能的前置排除,即在审查批捕和审查起诉环节阻止非法证据进入审判程序。此阶段适用的排除原则是:对于非法的言词证据应当绝对排除;对于非法的实物证据应当裁量排除;对非法证据的衍生品——毒树之果,应当依法排除。  相似文献   
49.
证据的概念、证据法的效力、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内容是证据立法中的一些基本问题,也是富有争议的问题.本文针对<中国证据法草案建议稿及论证>的观点进行了讨论.作者提出,证据是证明的依据,不仅仅是材料,也不一定是事实;中国的证据立法不能只规范在法院的诉讼行为,而且要规范侦查部门和检察部门的取证行为;非法证据排除,特别是毒树之果,不能简单地规定排除或不排除,而应根据具体情况处理.  相似文献   
50.
证据,是司法机关查明案情、认定犯罪、进行诉讼活动的基础。人们常说打官司就是打证据,可见证据在诉讼中的重要地位。刑事诉讼中,证据事关被告人的生死、人身自由的剥夺、此罪与彼罪的区别,其重要意义不言自明。近期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刑诉法修正案草案中涉及证据制度的立、改、废,既有不少亮点,也引来多方热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