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5篇
工人农民   26篇
世界政治   36篇
外交国际关系   30篇
法律   194篇
中国共产党   286篇
中国政治   464篇
政治理论   113篇
综合类   156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168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算法作为计算机通过模拟人的思维在数据的喂养下将输入数据转化为输出数据的计算模型,是推进公共文化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技术要素。随着公共文化传播日益“算法化”,作为技术、权力、媒介的算法成为公共文化传播的重要中介。算法基于用户画像进行公共文化精准推送、以虚拟趣缘社群助力文化共同体构建、促进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在方式、目标和主体维度赋能公共文化治理现代化。算法是一柄双刃剑,算法落入数据陷阱放大治理公平困境,平台造成的过滤气泡固化受众文化审美“茧房”,对算法的依赖掣肘治理主体能力提升,由此产生普惠均等困境加剧、公共文化空间逼仄、主流文化价值遗失的症候,阻滞公共文化治理现代化,因而算法赋能公共文化治理现代化表现为一种悖论。为此,需要彰显人文关怀,观照算法“弃民”以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普惠均等;提升算法开发者和公众的算法素养,冲破文化审美茧房;强化协同思维,聚合多元主体治理合力以克服算法依赖。  相似文献   
992.
顺应数字技术带来的变革趋势和内在要求,形成多元、多样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数字化渠道,可以有效解决民主落地的难题。全过程人民民主着眼利益的全局性,确保参与的全民性,注重过程的全程性,突出实践的全面性,通过数字技术将民主原则贯穿于政治实践的全过程,展现了深邃的发展逻辑、高效的运作模式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在数字技术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衔接中,以实现精准化、系统化和智能化的全过程人民民主为导向,从基于经验向基于数据转变,从单一平面向复合立体转变,从机械被动向高效主动转变,能够最大限度激发数字技术转化为民主绩效的能力。面对激励机制与创新效度不足、个体隐私与政治安全隐忧、地区差异与民众能力欠缺、人机交互与情感温度薄弱等阻滞因素,数字技术赋能全过程人民民主要从认知层面、运用层面、规范层面和保障层面做出更大的调整和改进,推动我国的民主政治向着更加全面和实质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93.
《科学社会主义》2021,(2):97-101
新时期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大任务之一是完善城市社区治理能力,由此需厘清社区党建、基层政府深化改革和社会治理三个政策领域的关系,梳理典型建设成果,校准前进方向。其中,党建领域保证政治引领和组织力建设;政府治理须梳理政社关系,提升治理效能;社会领域依法有序协商、激发社会内源活力。党政社三领域深化改革、推陈出新,才能完善党建引领、政社协同、百花齐放的基层治理共同体伟业。  相似文献   
994.
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响应关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入落实《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加快推进海南省未成年人“护苗”专项行动工作,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本研究介入中等教育阶段学校开展“从‘心’开始,为成长赋能”——防范未成年人校园欺凌现象的护苗项目,为未成年人提供校园欺凌筛查服务,进行校园欺凌现状、相关法律了解程度以及三方诉求的调查,并组织三类人群进行学习培训和团体辅导活动,以提高未成年人防范校园欺凌的意识,提升其积极心理品质和人际交往技能,知法懂法守法护法,进而有效防范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为未成年人成长赋能。  相似文献   
995.
国际毒品犯罪形势加大了我国毒品犯罪防控压力,也对我国毒品犯罪的种类、形式、手段、分布产生影响。超大城市毒品犯罪整体下降,以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为主,新精神活性物质等新型毒品占比增加,中心城区毒品犯罪案件占比相对校多,但存在总体数量减少和向郊区转移的趋势。检察机关参与毒品犯罪治理面临从传统的依托刑事检察职能的“打击”逐渐走向四大检察综合履职的“治理”和从打击供应为重点向打击供应和需求干预并重的两个方面转变。从“供给侧”治理毒品犯罪面临国际毒品犯罪激增压力和依法严厉惩治毒品犯罪“边际效应递减”困境;基于毒品刑事犯罪案件办理面临新毒品种类增多和贩毒方式转变所带来的查处难、取证难等挑战;从“需求侧”探索毒品犯罪治理路径面临更重任务。应借助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建立对毒品犯罪的全链条打击模式;依法严厉惩处毒品犯罪同时,从“需求侧”开展毒品犯罪治理;加大对新型毒品犯罪和利用网络实施毒品犯罪的打击力度;加大对毒品替代物质的监管力度,建立涉毒品犯罪信息共享平台。  相似文献   
996.
数字乡村信息平台的技术赋能,彰显了技术治理和工具治理的双重耦合效应。整体性智治将数据技术嵌入乡村治理结构中,重塑了数字信息传递的流程。数字乡村技术赋能的政府改革是一场集技术驱动、数据平台和农户协同参与的信息革命。数字乡村信息的平台化运作,导致了技术治理的形式化、政绩化和行政化等多重限度。从技术赋能的整体流程来看,数字信息平台由立体协同的治理结构所构成,要围绕赋能主体、赋能平台和赋能领域,建构具有整合式创新的整体性智治框架。具体要立足于农户的数字化能力,激发工作人员的自我效能感。围绕“线下”迈向“线上”的数字化赋能布局,搭建“技术供给+农户体验”的数字化应用场景,实现乡村数字化发展的特色化赋能。  相似文献   
997.
袁卫 《今日浙江》2021,(2):22-23
2020年,浙江居民全省人均收入和农民人均收入分别迈上"5万元"和"3万元"台阶,分别连续20年和36年居全国各省区第一,城乡居民收入比降至1.96∶1、位居全国前列. 推动共同富裕,既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圆梦工程,也是一场久久为功的实践探索.近年来,浙江全面、持续、深入践行协调发展理念,不断巩固和发展均衡发展的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998.
职业化工会工作者队伍是工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在新一轮群团改革背景下,职业化工会工作者的可持续专业发展问题一直备受学术界和工会实务界的关注.基于对深圳市职业化工会工作者专业发展的现实考察,从赋权增能视角分析其专业化发展存在的困境,提出从完善制度设置、优化社会环境、提高个体自觉三个维度推动职业化工会工作者的专...  相似文献   
999.
数字乡村战略使传统基层政务服务供给模式向线上转变,构建数字乡村赋能框架进而加快实现乡村基层政务的数字化转型与数字化供给的统筹发展,为基层政府更好利用数字化技术实现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国家首批数字乡村试点区“韶山”的数字乡村赋能基层政务案例进行分析,以数字乡村建设情况为基础,研究数字乡村、基层政务与各赋能要素之间的内在关联,构建数字乡村赋能基层政务的理论框架,揭示数字乡村赋能基层政务的逻辑机理。发现基层政府建设数字乡村受赋能主体、赋能手段、赋能资源、赋能结构、赋能价值重要因素的影响,基于赋能五要素提出了理念体制创新、促进信息共享、实现社会赋权、吸纳乡村精英等完善数字乡村建设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000.
以数字技术创新发展易货贸易,不仅是贯彻落实“发展数字贸易,加快建设贸易强国”重要精神的表现,也是加快形成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表现。在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下,易货贸易通过数字赋能可以解决以往面临的信息不对称、供需难匹配等传统难题,并面临着创新发展的重要机遇。特别是,受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世纪疫情的叠加影响,数字赋能下的易货贸易有望成为应对世界经济“动荡”与“变革”等不确定性和风险的重要举措,并成为未来贸易方式的主导形态和新增长极。中国亟待抢抓这一新战略机遇,其战略意义不仅在于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大势,实现中国对外贸易“增量提质”,更为重要的是,能更好地服务国家统筹开放和安全、加快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等战略需要。为此,中国应尽快启动易货贸易新战略,依托数字赋能推动易货贸易创新发展,并将中国打造成为全球易货贸易的中心和枢纽。这也是实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建设数字贸易强国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