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04篇
  免费   210篇
  国内免费   9篇
各国政治   68篇
工人农民   48篇
世界政治   263篇
外交国际关系   83篇
法律   6100篇
中国共产党   1391篇
中国政治   2221篇
政治理论   527篇
综合类   1822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214篇
  2022年   279篇
  2021年   301篇
  2020年   325篇
  2019年   143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127篇
  2016年   189篇
  2015年   483篇
  2014年   1205篇
  2013年   997篇
  2012年   967篇
  2011年   1077篇
  2010年   864篇
  2009年   879篇
  2008年   823篇
  2007年   645篇
  2006年   513篇
  2005年   461篇
  2004年   421篇
  2003年   422篇
  2002年   400篇
  2001年   271篇
  2000年   227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我国目前法律规定,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精神损害赔偿是不予支持的,这给我国的司法实践带来了很多的弊端.因而,笔者认为应当确立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并从具体的审判实践中阐述了理由,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922.
<正>农二师二十四团工会不断完善职工帮扶机制,特别是团、连职工帮扶中心(站)的成立,为职工解决了许多实际困难。去年,团工会先后为260户困难职工建立了档案,全团147名党员领导干部与基层单位149户困难职工结成了帮扶对子,筹资金、定目标,帮助困难职工谋划脱贫思路、寻求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923.
民事公诉制度已在世界很多国家的法律中确立,然而在我国立法上还没有关于民事公诉制度的明确规定,导致了国有资产流失严重,公共利益无人保护的局面。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应借鉴国外经验,赋予检察机关民事公诉权,在立法中构建我国的民事公诉制度。  相似文献   
924.
在司法实践中.各地检察机关再审检察建议形式不统一,内容不规范,说理性不强,法院对再审检察建议的采纳也不一.再审检察建议的法律地位不明确,已经成为制约民行检察工作发展的障碍,亟须把再审检察建议写入法律。  相似文献   
925.
行政主体在没有法律依据的情况下,对既定事项进行判断、权衡,作出决定的行政措施即无法律依据行政裁量。法律规范的滞后性、不周延性等特点,必将导致"无法律依据行政裁量"的大量存在。依照"形式法治"的观点,无法律依据行政裁量属于违法行为,应该被禁止。然而,按照"实质法治"的观点,却并非如此。可以允许型无法律依据行政裁量有其正义基础,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容忍。但其要满足不违背法的公平正义价值和立法目的,基于保证国家安全和社会整体稳定的考虑和基于个案正义的考虑等条件,并且要接受原则之治以及通过事后说明理由制度接受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的监督。  相似文献   
926.
谷小娟 《法制与社会》2010,(28):270-270
行政赔偿责任与民事赔偿责任分属于两种不同的责任,当它们于同一案件中发生竞合时,如何区分行政机关与民事侵权行为人所应承担责任的份额及数额是近年来出现的案例中所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分析此种案件中侵权行为的性质,进而探究当事人权利救济的程序。  相似文献   
927.
刘思阳 《河北法学》2008,26(6):124-126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修正案对民事再审事由作出了重大的修改和完善。其中对程序性再审事由的规定体现了我国立法机关奉行程序公正的立法理念,向构建再审之诉迈出了非常重要的一步,目的是充分保障当事人的申请再审权,有效地解决当事人反映突出的"申请再审难"问题。  相似文献   
928.
刘凌红 《法制与社会》2010,(23):265-265
证据材料与证据尽管经常易于混淆且常被不加区分地使用,以致于在证据这一概念下包含了证据与证据材料两种情形,使得"证据"一词,有时是指证据,有时又是指的证据材料。而正确地看待证据材料与证据关系的问题,无疑应是民事诉讼理论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本文论述了证据材料与证据的区别与联系,提出了证明能力的概念,简要地介绍了当今世界上证明材料的证明能力的相关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929.
王向清  朱小略 《求索》2010,(4):116-117
濠梁之辩的实质是庄周从知"道"进于逍遥的过程的形象阐述,所以它是知性判断而非移情判断,惠施作为核心人物之一,在逻辑上混淆"类"和"个体",即混淆"异类不能相知"与"异体不能相知"两个标准,得出了自相矛盾的结论,从而为庄子"异体相知"的认识论添加了一笔重要注释。  相似文献   
930.
笑笑     
江月 《党建文汇》2009,(11):54-54
一只瓢虫,爬上我的书桌:我用一本书去挡它的道,它稍稍愣了会儿,仿佛有点纳闷。而后它伸出触角,小心地碰了碰那本书,那本书对于小小的它来说,无异于一座山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