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81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12篇
各国政治   29篇
工人农民   214篇
世界政治   282篇
外交国际关系   27篇
法律   4909篇
中国共产党   820篇
中国政治   2204篇
政治理论   476篇
综合类   1842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115篇
  2020年   110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233篇
  2014年   726篇
  2013年   743篇
  2012年   909篇
  2011年   989篇
  2010年   855篇
  2009年   959篇
  2008年   958篇
  2007年   660篇
  2006年   609篇
  2005年   475篇
  2004年   422篇
  2003年   425篇
  2002年   376篇
  2001年   338篇
  2000年   332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3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我在司法所做司法助理员工作数年,亲身体会了做调解工作的苦辣酸甜。我的体会是,闯不过“苦乐关”、“名利关”和“荣耻关”就当不好司法助理员,同时要有“磨破嘴唇皮,踏破鞋子底,少盖半夜被,宁受眼前气”的心态,才能做好调解工作。  相似文献   
12.
婚约引起的纠纷浙江省温岭市松门镇一女陈某早年丧父,与母亲和弟弟相依为命。为了支撑这个家,5年前其母将年仅17岁的陈某许配给邻村的张某,并收受项链、耳环以及聘金12880元,陈  相似文献   
13.
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廖中洪 《现代法学》2003,25(3):130-137
文章采用比较的方法 ,通过对国外有关检察机关参与民事诉讼立法规定的研究 ,从诉讼法理的角度 ,对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的范围、方式 ;检察机关在民事诉讼中的法律地位 ,以及可否对检察机关进行反诉、调解等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14.
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公权与私权的协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目前的法律框架下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主要问题是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否应当仅限于物质损失而不包括精神损害赔偿 ;如何处理刑事诉讼与附带民事诉讼之间以及追缴、责令退赔与 (附带 )民事诉讼之间的关系问题。本文主张 ,应当协调处理国家公权力与公民私权利以及被害人与被告人的关系。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被害人与被告人的地位应当大致均衡 ,附带民事诉讼既应方便公权力的行使 ,也应保障私权的实现 ,从而确保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一体化地合理解决民事赔偿与刑事制裁 ,并服务于预防与控制犯罪的刑事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15.
一、法院调解制度概述 用调解的方式解决纠纷,是我们党领导下的人民司法工作的一个优良传统,也被西方誉为“东方经验”之美称。我国的法院调解,是指在人民法院审判人员的主持下,双方当事人就民事权益争议自愿、平等地进行协商,以达成协议,解决纠纷的活动。法院调解首先是一种民事调解,只存在于民事诉讼活动中,其次,法院调解相对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以及仲裁程序中的调解等来说,法院调解是一种诉讼中的调解。  相似文献   
16.
陈美雅 《证据科学》2006,13(3):181-190
诉讼外纠纷解决机制作为一种在人民法院审判外的纠纷解决制度,其积极作用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广泛得到了重视。我国长期以来都存在着人民调解、行政仲裁、商事仲裁等制度,但是在日益引起社会矛盾激化、医患关系紧张的医疗纠纷领域,却没有有效的替代性解决机制,或者是刚刚开始起步。本文并分析了目前我国和世界的医疗纠纷现状,比较了世界各国医疗纠纷的替代性解决机制,并指出了在医疗纠纷审判中存在的问题,对我国的医疗纠纷诉讼外解决机制的建立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公证法》第40条规定:“当事人、公证事项的利害关系人对公证书的内容有争议的,可以就该争议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由于《公证法》的规定比较原则,在当事人依据《公证法》对公证书内容有争议而提起的民事诉讼中,公证机构的诉讼地位如何确定,司法实务中分歧较大。  相似文献   
18.
童曙阳 《理论月刊》2003,(12):120-122
本文从典型案例着手,在对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有关精神损害赔偿立法和相关司法解释进行评析的基础上,揭示了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确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法理依据,并提出了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9.
论阐明权的界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力 《法律科学》2006,24(3):82-92
规范阐明权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明确阐明权在民事诉讼中的适用范围,在我国阐明权的界限应当如下第一,对于大部分民商事案件,都应当适用阐明权;但是,对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有关公益的诉讼、特别程序案件不适用阐明权。第二,阐明权适用的诉讼事项主要应是实体事项或者可以决定实体权利归属的程序事项。第三,阐明权适用于当事人,当事人的诉讼代理人,特殊情形下的案外人,以及有权启动再审程序的人。第四,阐明权的基准时通常应当是言词辩论终结时。  相似文献   
20.
中国大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在实践中陷于困境,而与台湾地区相关立法就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立法状况、当事人、范围、法律适用、裁判方面之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大陆立法之不足是主要原因。故期望能从此比较中对即将修改的大陆刑事诉讼法有些制度性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