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17篇
  免费   71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7篇
世界政治   113篇
法律   2372篇
中国共产党   65篇
中国政治   357篇
政治理论   65篇
综合类   60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169篇
  2013年   204篇
  2012年   238篇
  2011年   279篇
  2010年   202篇
  2009年   262篇
  2008年   271篇
  2007年   209篇
  2006年   181篇
  2005年   185篇
  2004年   186篇
  2003年   230篇
  2002年   217篇
  2001年   154篇
  2000年   195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962.
在司法实践中,检察机关履行民事检察监督职责存在一定的难度,这种状况固然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但现行民事检察监督立法上存在的抽象空乏、可操作性差的问题是其根本症结,致使检察机关在实施民事检察监督的具体运作中无法操作,这样会影响检察机关对民事审判活动的有效监督,而且也会损害法制的统一.  相似文献   
963.
964.
霍海红 《法学研究》2010,(1):98-11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7条赋予法官证明责任配置自由裁量权,在我国现阶段并不合时宜。我国尚未确立科学的证明责任配置一般规则,司法实践中的裁量需求更多反映出实体法规则的严重欠缺和对证明责任倒置机制的过度依赖。证明责任配置的规则性和可预见性至关重要,在我国民众对证明责任理念还未形成足够认同的背景下,自由裁量规则可能导致人们以抽象而模糊的公平正义理念冲击和取代证明责任配置的一般规则。司法实践中运用证明责任作出判决还未形成常规,法官准确运用证明责任的能力有待提高,法官运用自由裁量权也亟需规范。  相似文献   
965.
【裁判要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68条首次明确地确立了我国民事诉讼非法证据的排除标准。在审判实践中。法官不应简单地以取证行为违法为由而一概否定证据的证明效力,应当结合具体案件中的其它相关证据。充分考虑取证过程中违法行为的情节和后果,理性地运用利益衡量的方法,正确行使非法证据排除的自由裁量权。  相似文献   
966.
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建立已久,但是存在的问题和争议也很多。我国应完善现有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因刑事案件犯罪严重程度不同适用不同的审判程序;完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相关规定,修改其与民事法律相冲突以及法律原则相悖的部分;规定允许被害人在特殊情形下可以不必须进行刑事诉讼,或不待刑事案件审结先行提起民事诉讼,改变“刑事优先”的传统模式以平行诉讼来加以处理。  相似文献   
967.
证明责任规则是证据法的核心。本文认为将"谁主张,谁举证"作为证明责任的分配标准是不科学的,混淆了证明责任与提出证据的责任的概念,颠倒了主张责任与证明责任的关系。  相似文献   
968.
三年前,笔者曾经撰文分析了我国行政法学研究中的四种失衡现象。其中,"行政法学研究与行政诉讼法学研究的失衡"就是其中的重要表现之一。①实际上,就三大诉讼法学研究而言,行政诉讼法学与刑事、民事诉讼法学之间的"失衡"则更加显著。②今年恰逢我国《行政诉讼法》颁布20周年,如何摆脱当下行政诉讼法学研究的困境理应成为行政法学者思考的重要课题。③限于篇幅,笔者拟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初步分析,希冀能够引起学界同仁的共鸣和更为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969.
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规定行政诉讼可以参照民事诉讼规则.只有部分民事诉讼规则在行政诉讼中可以适用,而且其适用有一定的限度,必须经过改造.典型的有管辖异议、财产保全、诉讼代表人制度、执行中的和解.民事诉讼规则无法吞并行政诉讼规则.  相似文献   
970.
周轶 《法制与社会》2010,(27):44-45
诉讼参加制度的实质是认可一种客观现实的存在:民事诉讼不一定总是在"两者"之间进行,在某些情况下,一个具体的诉讼案件往往涉及第三方,或者说在本案双方当事人之外还可能存在第三方与本案当事人主张的权利存在利害关系。在此情况下我国建立了第三人制度,但从实践运行来看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