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11篇
  免费   135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9篇
工人农民   13篇
世界政治   142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4598篇
中国共产党   207篇
中国政治   737篇
政治理论   128篇
综合类   1009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101篇
  2022年   100篇
  2021年   113篇
  2020年   117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172篇
  2014年   451篇
  2013年   539篇
  2012年   558篇
  2011年   634篇
  2010年   460篇
  2009年   512篇
  2008年   496篇
  2007年   408篇
  2006年   286篇
  2005年   311篇
  2004年   283篇
  2003年   319篇
  2002年   305篇
  2001年   187篇
  2000年   150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81.
台湾地区民事证据保全制度改革及其借鉴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彻底改造所移植外国法,更新传统诉讼观念,解决诉讼拖延、效率低下和诉讼成本高昂问题,我国台湾地区于20世纪末、21世纪初就证据保全制度从立法理念到具体内容进行了重大变革。新证据保全制度所蕴含的保障程序主体权、扩大诉讼解决纠纷能力、疏减讼源及预防纠纷发生的理念,以及为贯彻该等理念在设置具体制度时,扩大证据保全范围、规定并引导当事人于证据保全程序中达成协议和严格证据保全的程序保障的做法,对大陆证据保全制度的改革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82.
王杏飞 《河北法学》2006,24(8):116-121
强制执行是运用国家公权力来保障生效法律文书所确定的权利得以实现的过程,然而在强调债权人权益实现的同时有侵害债务人基本人权之可能.为了公平保护执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特别是维护债务人之基本人权,民事强制执行立法必须从贯彻宪法对人权保障的高度,确立利益平衡和执行适度的原则,加强对债务人财产、住宅、人格尊严和人身自由等基本人权的保障.这既是现代民事执行文明、人道的重要体现,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83.
于群 《河北法学》2006,24(10):117-118
公正合理的审级制度是最大限度地实现司法职能和法律价值目标的前提条件.而我国司法的行政化导致法院缺乏独立性;司法腐败和地方保护主义导致法官的不独立;再审制度导致裁判的不确定和司法权威的下降.现行司法的审级制度影响法院独立行使裁判权,影响司法公正,必须进行改革.对民事审级改革中各审级法院审理的范围方式,审查程序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284.
从宪法角度和法律三元分类角度看,民法典将基本民事主体表述为"公民"比表述为"自然人"更合适。各国宪法差异决定中国民法典表述基本民事主体不能复制德国民法典的规定。就性质而言,民事主体内部关系的内容是权利与权利,应避免使用"权力"之类术语来定义其内部组织或描述其功能。在数字化时代,民法典应着力保障在数字化背景下备受威胁的个人隐私权,促进民事主体实质性享有平等的发展权利,但不宜承担公法功能。  相似文献   
285.
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的民事庭审方式改革中引入了举证责任原则,庭审的对抗性由此得以增强,证据的重要地位也逐渐凸现,这就要求加强当事人收集证据的程序保障。但我国关于当事人收集证据的程序保障的法律规定是严重缺失的,这不仅严重影响了诉讼程序效用的发挥,也阻碍了我国诉讼制度的改革进程。因此应通过加快程序保障措施的法律化,构建独立的审前准备程序,扩大律师的调查取证权,设立书证、视听资料、物证提出命令制度及庭外证人证言收集制度等措施加强当事人收集证据的程序保障。  相似文献   
286.
姜莉 《河北法学》2007,25(8):122-125
商主体,作为概念,是我国商法学理论中最重要的基础概念之一;作为经济实体,是我国经济活动中主要的参与者和被管理对象.但是,在目前的商法学的权威教材中,不仅对商主体概念内涵的揭示是含混、相互矛盾的,甚至是自相矛盾的,而且对商主体与相关概念的区别也缺乏认真研究,从而导致理论学习和阐述上的混乱.虽然,统一的定义,在科学研究中几乎是不可能的,甚至对科学研究没有益处,但应该承认这种认识上的混乱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商法学理论的发展和商法学理论对我国商事立法和经济管理活动的贡献程度.通过介绍、分析,比较我国商法学理论界对商主体、商人、企业和民事主体的概念的不同观点,并结合世界主要商法典的相关规定以及相关经济学理论,阐述了对商法学中商主体与相关主体之间的区分的认识,并最终归纳出商主体的概念.  相似文献   
287.
单平基 《人民检察》2022,(19):58-60
<正>检察指导性案例第157号陈某与向某贵房屋租赁合同纠纷抗诉案(以下简称“检例第157号”)中,检察机关针对当事人穷尽各种方式均无法解除房屋租赁合同的窘况,精准运用民事检察抗诉方式对已生效民事裁判予以监督,确保租赁合同解除权制度准确适用,实现了经由民事检察监督对承租人合法权益进行救济的良好效果,对规范开展民事生效裁判监督工作,强化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提升民事检察工作质效,具有积极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288.
嘴硬的鹦鹉     
大家都知道,不让病人知道的病,是癌症。病人自己知道,却不愿让别人知道的病,是性病。把没病说成有病,小病说成大病的,是泡病。面无血色,不能吃盐的是肾病。受不了大补的是虚病。脑满肠肥,说话无度,舌苔发黄的是实病。  相似文献   
289.
宪法与民法的良性互动,从来不是通过民事立法来塑造的,而是通过民事裁判来实现的。对1995 年至2015 年我国民事裁判的分析可见,宪法规范已经逐步进入民事裁判;对我国裁判文本的功能性分析可以发现,法院需要借助宪法上“自然资源所有权”和“国家保护公民人权”两个规范 群,在民事裁判中填补规范漏洞;对援引率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可知,通过政治动员来提高民众观念的宪法实施模式未能有效推动司法实践的发展,相反,法院的裁判立场成为了影响宪法实施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290.
法律责任是行为人由于违约行为或者由于法律规定而应当承受的某种不利的法律后果。法律规定的法律责任,不仅包括法律规范中所明确应当承担的后果,还包含法律规范明确的违反约定时应当承担的约定的不利后果。各实体法都对违反本法的行为,赋予了权利人相应的救济途径,规定了行为人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的责任,均由不同的要件构成,涉及归责原则、责任形态、责任方式、责任标准、责任范围等因素,这些因素构成了具体的法律责任。责任的是否承担和如何承担是法律责任的形态和方式,也是民事请求权实现的最终目的。本文以季某的纠纷为例,阐释侵权或合同的法律责任的标准和范围均应当符合法律规范中的构成要件,反之,行为人不承担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