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1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11篇
中国共产党   32篇
中国政治   23篇
政治理论   14篇
综合类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抗战相持阶段到来后,由于日本的诱降,原属亲日派的汪精卫集团于1938年12月底公开叛国降日。在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统一领导下,一场声势浩大的讨汪反投降运动迅速掀起。这场斗争在当时严厉打击了汪伪汉奸集团,遏制了投降暗流的发展,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即使在今天,也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历史借鉴价值。史料表明,这场斗争具有多方面特点。 一是高度重视。中共中央多次就反汪斗争发出指示、宣言、决定等,要求全党、全国人民用全力来进行反汪反投降斗争,并提出有关反对投降、反对分裂、反对倒退的三大著名政治口号,还曾于斗争高…  相似文献   
52.
黄卫东 《传承》2010,(31):36-37
<正>上世纪40年代,京剧大师马连良应邀到奉天为办学募捐义演,没想到却卷入一场"汉奸案"中,几乎家破人亡。扩校园赴京诚邀马连良当年奉天马路湾(今和平区和平南大街16号)有一座清真寺,阿訇(伊斯兰教称主持清真寺教务和讲授  相似文献   
53.
为什么只有中国才会出这么多的汉奸?很多人回首抗战史时喜欢这么发问。如果汉奸系指“叛国者”,则“叛国者”现象遍及二战时被入侵过的每一个国家,以“叛国者”与侵略者的配合论,恐怕中国远非一个最严重的国家。韩国人时至今日仍梳理、清算韩奸,给中国人留下深刻印象。有人认为,中国文化对汉奸太宽容,是当年汉奸泛滥的原因。  相似文献   
54.
杨飞 《现代领导》2014,(3):44-44
在中国的历史教科书上,汪精卫绝对是个高度脸谱化的人物。只要一提起汪精卫,人们的第一反应恐怕就是“汉奸”。其实,投敌之前的汪精卫绝非人们所想,非但不是汉奸,相反还算当了多年政坛上的“道德完人”,不贪财不好色不恋权不畏死.年纪轻资历老功绩高长得帅,全身上下都是光环。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最后竞冒天下之大不韪而“投敌”.令人叹息不已。  相似文献   
55.
体育不应与政治混为一谈,但球迷不这样想,.中日两国就钓鱼岛问题持续升温之际,李娜决定参加在东京举行的泛太平洋网球赛,被网民大骂汉奸,有网民更表示要焚烧她日前推出的自传《独自上场》泄愤。,厦门某集团董事长更在微博上大骂:“很早就听过李娜是汉奸,今天果然证实了。”  相似文献   
56.
谢轶群 《人事天地》2008,(10):42-43
在我们印象里,汪精卫首先是个背叛民族的大汉奸。实际上,他在年轻时,也曾是一个激进的革命者,最著名的举动就是刺杀清廷头号人物、摄政王载沣。  相似文献   
57.
魏迟婴 《人民公安》2007,(15):48-51
金荣麟大惊,待到想催马奔逃时已经来不及了。摩托车撞倒了枣红马,把金荣麟从马背上抛出去,脑袋撞在一块大石头上,当场毙命。  相似文献   
58.
投敌卖国的汪精卫没有得到好下场。1943年底,由于急需取出伤及后背的子弹,汪精卫被迫接受多次手术。次年初,在日本治疗的汪精卫因三节胸椎骨严重变形,骨膜发炎溃烂,形同枯尸。11月10日下午,汪精卫在日本名古屋市一座冰冷的地下室内死去。  相似文献   
59.
进入 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一批研究成果的面世,沦陷区文学主体的性质和面貌得到肯定。新版《中国现代文学史》和《中华文学通史》大多增加了沦陷时期的内容。张爱玲、梅娘、袁犀、关永吉、爵青等一批被冷落近半个世纪的沦陷区知名作家的重要作品,重新被纳入中国现代文学经典。但对于沦陷区文学的怀疑、贬低和曲解至今依然存在,甚至出现仍坚持从政治上否定沦陷区作家进而否定沦陷区文学和沦陷区文学研究。本文通过张爱玲个案说明产生上述偏颇的原因,是客观层面上第一手材料的省缺以及主观层面上认识论的本末倒置。  相似文献   
60.
张侃侃 《法制博览》2010,(13):55-57
张学成字铸卿,是张作霖二哥张作孚的长子,比张学良小一岁。他从小与张学良一起长大,一起读书,一起上军校,一起从军。但张学良的官总是比他大,这让他心里很是不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